记者 程超
本报讯 在爱山小学青阳校区的食堂里,工作人员日前正根据学生提前预选的数量,将AB两餐分别放入每个班级的两个保温送餐箱里。从本学期开始,爱山小学教育集团全面推行学生营养午餐“AB选餐”制,老师会在前一周把菜单发在家长群,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自由选择。
学校食堂管理人员介绍,自从有了AB餐制度以后,同学们能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吃的饭菜,倒在盆里的剩饭剩菜少了许多。
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为深入推进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我市已有47所学校在暑假窗口期对食堂完成改造提升,进一步补齐短板弱项,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浙江省在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关于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也对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据了解,《意见》从责任压实、合规管理、过程监管和共建共治等方面入手,进一步细化明确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相关任务要求,在全国率先提出学校食材数字化全链追溯、“四色码”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卡位责任制、后厨色标现场管理以及推广大容器“消毒房”等举措。
按照要求,学校要实施“双总监、多食品安全员”机制,确保风味特色档口具备与经营品种、数量相匹配的硬件设施条件,并将其纳入学校的统一管理范畴之中。严格落实校长(园长)负责制,要求校长(园长)对学校食品安全管理负总责,要求规范食材全链追溯,对列入《浙江省食品安全数字化追溯规定》重点目录内的产品必须严格使用“浙食链”系统进行录入或确认入库;要求规范食堂后厨管理,学校食堂应具备与供餐规模相匹配的硬件条件,全面建成“阳光厨房”,鼓励在餐具消毒等关键点位安装物联设备,并积极引入色标管理、4D法、五常法、6T法等先进现场管理方法等。
“各学校还将对食堂从业人员和教师开展食品安全、膳食营养等专题培训,积极推动社会人士代表参与学校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持续推进食品安全管理、膳食营养均衡、社会协同共管,守护校园美好‘食’光。”市教育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