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文斌 通讯员 戴闻名
这些天,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与自己的团队正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谋划新的发展蓝图。他说:“努力成为全球化的绿色能源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最受尊敬的世界一流新能源公司’,是企业当前的奋斗目标。”
从连年亏损的村办企业,到年销售额超千亿元的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张天任的38年创业路,走得殊为不易。
时间回拨到1986年。彼时,长兴县煤山镇楼下村办起了煤山第一蓄电池厂,生产矿灯用蓄电池,但因为经营不善,濒临倒闭。当时,年仅26岁的张天任凭借着一股冲劲和对未来产业发展的敏锐性,毅然决然拿出全部积蓄,又向亲友借了5000元,盘下了这家已经负债10万元的村办企业。
如何扭亏为盈?创业之初,张天任几乎每天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在与团队经过市场调研和深入分析后,他决定在蓄电池的应用上做文章。1997年开始,电动助力车渐渐成为人们的出行选择。张天任觉得,只要能解决电池性能问题,电动助力车这种绿色低碳、利国利民的产业必将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1998年,张天任聘请复旦大学教授驻厂研发攻关,并和专家、技术人员一起埋头实验室,历经千百次试验,终于在当年底,研发出了深循环、长寿命、体现当时中国最高水平的电动助力车全密封阀控铅蓄电池。
该产品投放市场后,企业营业额迅速实现爆发式增长,天能集团也随之驶入发展的快车道。2005年,天能集团年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并开始了全国化布局,在江苏、安徽、河南等省份建设生产基地。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我市安吉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总书记当时的讲话,为全市各领域发展指明了方向。公司上下经过数轮大讨论,最终统一思想,确立了‘绿色发展’的价值观和‘举生态旗、打智造牌、走循环路’的战略布局。”张天任回忆道。
于是,天能集团逐步关停了落后产能,全面走向工艺装备的清洁化和智能化。2012年,天能集团在行业内率先推广国际最先进的充电内化工艺,引领了中国铅蓄电池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
近年来,张天任带领天能集团不仅在动力电池研发上持续发力,同时在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储能系统构建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巨大突破。在2019年举行的湖州人大会上,市委、市政府向一批优秀企业家颁发“银杏奖”,感谢大家为湖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张天任位列其中。
企业越做越大,张天任很开心。令他更兴奋、更有成就感的,则是他作为煤山镇新川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这段经历。企业发展过程中,张天任通过技术帮扶、资金支持、就业支撑等途径,引导村民参与到村级资源开发和配套服务企业的致富链条中。2020年,张天任收获“浙江省担当作为好支书”荣誉。
“做企业一方面要紧跟国家发展大势,不断领会和思考;另一方面不仅要赚钱,更要围绕社会责任去创新求变,这是天能的运营之道,也是我创业38年来的坚守。”张天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