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让关爱缺失助长养老诈骗

  媒体报道,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召开老年人司法权益保障新闻发布会,发布全市近五年老年人权益司法保护白皮书。会上揭示了近年来老年人在司法保护领域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其中涉及的养老诈骗内容引人注目。

  养老诈骗为何屡禁不绝?笔者认为,一方面,部分不法分子不择手段,借用区块链技术、股权投资、私募基金等看似高端且专业的概念,实施非法集资行为;另一方面,一些不法分子挖空心思把握并利用老年人心理上的脆弱之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孤独感增强,这使得老年人成为不法商家和诈骗分子侵犯的重点目标。回想曾经围猎中老年女性的“假靳东”事件,它不仅暴露了彼时网络监管的疏漏,还能让人一窥中老年人的情感需求之困。有不少养老诈骗,正是利用老年人对情感陪伴的深切渴望,通过虚假的关怀与承诺,以及精心策划的团体社交活动,一步一步取得老年人的信任,实施其糖衣炮弹下蓄谋已久的诈骗计划。

  面对这样的现实,作为子女和亲属,在为之愤恨的同时也当反思,为何老年人会渴望向陌生人寻求情感慰藉?这难道不正是家人情感陪伴缺失的警示吗?媒体报道中还提到,“回家居住”“常来看看”也是老年人的权益之一。但当如此质朴的需求,竟也需要在老年人诉诸法律后才得到应有的保障,无疑是社会的一种悲哀。

  社会各方对老年人的关爱多一些,老年人遭受养老诈骗的风险就少一分。随着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老年人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他们渴望得到家人的关爱和尊重,渴望参与社会活动,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如果小辈们都能及时主动地与老年人进行沟通,多花时间陪伴老年人,就能及早发现老年人情绪的改变,老年人成为养老诈骗受害者的可能性将会大大降低。社区也可以组织志愿者队伍,定期探访独居、高龄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帮助和陪伴。

  物质生活固然重要,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样不可忽视。社会各界应加大对老年人精神生活的支持力度,提供多样化的文化娱乐活动和继续教育机会,让老年人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过程中感受到生命延续和参与社会的乐趣。例如,组织健康讲座,举办广场舞大赛,开办兴趣班等,既能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又能为他们建立社交圈。

  帮助老年人守好“养老钱”,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与使命。在全社会做好养老服务的同时,也要呼吁小辈“常回家看看”。希望社会各界都能参与到老年人权益保护的行动中,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温暖与关爱中安享晚年。

  (孙琳)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视野
   第06版:综合
   第07版:时评
   第08版:副刊
莫让关爱缺失助长养老诈骗
“业态混搭”激活消费潜力
年轻人“养石”是在搞怪吗
为医保共济范围扩大点赞
警惕网站变“李鬼”
“跟着团长打县城”可羡不可仿
“打招呼”项目评审毁坏学术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