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守为民初心 接续实干争先

  记者  胡熠烨

  人大工作,主体是代表,基础在代表,活力看代表。

  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坚强领导下,积极探索实践、搭建履职平台、丰富活动载体、强化服务保障,不断激发代表履职热情,新成效新气象跃然纸上。

  服务大局出效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是党和国家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是做好人大工作的重要基础。在湖州人大代表工作的发展历程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未曾改变。

  2012年12月,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实施意见,明确将“双岗建功”主题实践活动作为当届市人大代表履职的总载体,并于次年1月,全面启动以“五政五带头”为主要内容的“双岗建功”主题实践活动,为代表依法有效履职搭好舞台。

  此后12年间,市人大常委会结合我市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持续开展代表“双岗建功”活动,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先后围绕“六访六促”“四八八攻坚行动”“‘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助力三个‘一号工程’”等主题开展监督履职,以人大出题目、代表领题目、比拼重展示等方式,唱响代表履职好声音。

  12年间,通过“双岗建功”,全市各级代表累计提出意见建议2.5万余条次,内容涉及交通、城市管理、就医就学、扶贫帮困、公共设施建设等群众关切的民生堵点难点。在一个个金点子、一条条好思路的助力下,这些建议最终转化成了一项项惠民生、暖民心的务实举措。

  平台建设出圈

  醇香的咖啡、深幽湛蓝的湖水,配上冷冽峻峭的岩石,“深蓝计划”凭借着一汪心形的深蓝色湖水,成为安吉网红打卡地。而在这里召集青年座谈会,成了眼下梅溪镇村社干部、人大代表的特色“服务项”。原来,镇人大在景区内设立了人大代表新青年服务点,每当周边有新员工入职,他们便会约上年轻人来这里小聚,询问他们入职后的感受及对景区、村庄发展规划的意见建议。而这,正是湖州人大发挥代表联络站点功能作用的真实写照。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代表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是群众有序参与政治的重要渠道。

  从2014年起,市人大常委会开始推进代表联络站建设,经过3年努力在全省率先建成136个实体代表联络站和71个网上代表联络站。2017年,“五星级”代表联络站建设工作拉开帷幕,并于2019年实现全覆盖。随后,市人大常委会持续深化,建立健全人大协商、人大听证、依法公开等8项具体制度,创新植入“民意处理”“督政议事”等6大数字化应用,迭代打造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如今,全市107个基层单元成为各级人大和各级代表依法履职的实战平台,有序下沉人大立法、监督、代表工作等法定事项161项,线上线下征集代表意见建议15万余条。

  2022年,市人大常委会构建起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多维关联、多跨协同的人大“联群网”,以织密织牢织好“联群网”为依托,以实施“四大工程”为支撑,以畅通“三个渠道”为关键,体系化推进代表工作,塑造代表工作新格局,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湖州的生动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活动载体出新

  “代表你好!今天学校对面在抽下水道,顺便帮文化中心对面下水道抽一下可以吗?”近日,德清县洛舍镇的施大姐通过扫一扫张贴在沿街店面的人大代表联络站码,找到了县人大代表、镇人大主席徐国荣反映意见。

  在德清,只要扫描人大代表联络站码,即可与人大代表沟通,实现“码”上有事马上办,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通过扫码反映和解决问题。而这正是德清县人大“码入户”工作带来的转变,也是我市对代表“亮身份”工作的一种全新深化拓展。

  2020年2月,从长兴县水口乡走出了代表“亮身份”工作的雏形。通过1年试点,湖州全域代表“亮身份”工作全面启动,1张身份公示牌,有力打通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市人大常委会不断丰富“代表亮身份”工作内涵,2023年7月,印发《关于实施“双轮驱动”深化代表“亮身份”工作的意见》,在1年全域实践代表“亮身份”工作的基础上,迭代开展人大代表联络站“码入户”和“监督助推、评议助力”双轮驱动工作;鼓励和指导区县建立健全“136N”联动履职、带着课题去履职、导师帮带制……一项项行之有效的举措,赋予代表“亮身份”工作崭新的定义。

  建议办理出彩

  1983年市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共收到代表3人以上联名提出的议案185件,书面意见160件。这些议案和意见,都承载着沉甸甸的民意。从一开始,湖州人大便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

  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将代表建议“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依托湖州人大联群网“民意池”,紧扣市委中心工作,定期向代表提供社情民意微报告和高频热点词汇,为代表提供议案建议选题线索。从常委会监督“一府一委两院”重点工作中梳理出需要关注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向代表提供选题参考,不断引导代表议案建议提得准、提得实。

  从2004年建立重点件办理、代表建议办理“三见面”制度到2019年出台跨届跨年代表建议督办机制,从2021年推出议案建议网上“一件事”系统到今年继续修订完善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提出及办理办法,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机制不断完善。

  颁布实施《湖州市物业管理条例》《湖州市停车管理条例》、制定出台《“轨道上的湖州”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增加新能源充电桩1318个、完成老旧小区房屋改造685栋、建成6家标准化婴幼儿照护服务实训基地、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3700个、全市共拦截电信网络诈骗案件9121起……一条条建议从“纸面”落到“地面”,一件件实事好事从“谋划商讨”到“成效斐然”,人大代表的“良言”不断转化为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良策”,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据统计,撤地建市以来,全市代表共提出议案建议9000余件,均在法定期限内按时办结。问题解决率从2017年的54%提高到去年的73.68%,代表对议案建议办理的满意率逐年提高,去年满意或基本满意达100%。

  履职保障出色

  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和人民福祉的提升,加强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建设,可谓意义重大。

  市人大常委会构建了“届初集中轮训”+“任期专题选学”的培训模式,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实效;邀请基层市代表参加常委会会前学法讲座、调研视察,全面推行“导师帮带制”,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建立代表履职登记制度,完善代表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建立代表履职积分机制……以一系列务实举措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职。

  规范化提升代表小组活动组织化水平,制定《代表小组工作规范》,除了以区县为单位常规性编排5个代表中心组、16个代表小组外,还根据每个组内代表的行业领域和专业特长,探索建立经济发展、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专项小组,推动“团组”履职更精准、更聚焦。在实际运行中,细化量化代表小组“4111”工作清单,变革重塑代表小组工作。

  机制运行以来,“走过场”的活动少了、“实打实”的调研多了,代表“沉下去”了、民意“汇上来”了。自去年开始到目前,16个代表小组累计共开展活动140余次,完成调研报告32篇,反映社情民意2000多条。

  回望70年,代表制度建设和代表工作取得的每一项成就和进展,都记录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脚步,丰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外延。

  做好代表工作,永无止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市人大常委会将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不断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更好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为加快打造“六个新湖州”、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凝聚更多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专题
   第05版:深度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副刊
坚守为民初心 接续实干争先
金秋招聘“职”等你来 就业见习“岗”供你选
家电以旧换新 活动火热进行中
我市平稳度汛
苕溪岸换新颜
新开线路越来越懂乘客
退费“摆烂”暴露监管漏洞
国鸿祺同志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