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陆晓芬
10月24日13时,安吉县天子湖镇良朋村千亩稻田里,一台台收割机欢快地穿梭,所到之处颗粒进“兜”。看收割差不多了,安吉梓晨家庭农场负责人胡伟立即紧握方向盘、轻踩脚踏板,驾驶着全新秸秆打捆机下田作业,只见打捆机自动“拾捡”秸秆,直行、拐弯、调头,不过20多秒,一捆三四百斤重的“稻秸卷”就从打捆机的“肚子”里“吐”了出来。
“新买的大‘玩具’,30多万元呢,效率确实高,1亩地5分钟,收拾得干干净净,等会直接把‘稻秸卷’搬上车就行。”胡伟满意地说。
胡伟是“粮二代”,自家种植了1000多亩粮食,平时也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拥有大大小小农机设备30多台(辆)。眼看着秋收来临,上个月,他下单了这台秸秆打捆机,用于稻麦收割后快速处理秸秆。“农户自行处理秸秆,比较麻烦,我现在帮助他们收秸秆,方便了农户,我也能赚钱,一举两得。”胡伟算了一笔账,收上来的秸秆归他,卖到安吉彩虹绿化工程有限公司270元/吨,另外政府补贴120元/吨的秸秆收储费,“新玩具”明年就能回本。
说话间,一卷卷“稻秸卷”被搬运上车,准备运往下一站。“别小看这些秸秆,用处可不少。”随行的安吉县农业农村局农田种植科科长童超说。
跟着满载一卷卷“稻秸卷”的货车,我们来到了安吉彩虹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在这里,秸秆能“秒变”边坡复绿的好东西。负责人邓鸣也是种粮大户,前些年琢磨着秸秆后续处理问题,研究秸秆变废为宝的法子。“成捆的秸秆直接放入设备,和其他农业有机固废物一起粉碎、混合,就能生产出边坡绿化专用原料。”邓鸣介绍,一套机器设备日加工稻草秸秆12吨左右,可覆盖上万亩农田的秸秆收储利用。“现在供不应求,这批秸秆是外地收来的呢。”他说。
目前全市78万亩水稻已开始收割,下月将进入大面积收割期。秸秆去哪了?我们在湖州田野里看到新气象,有的变成饲料,有的变成肥料,有的变成基料,秸秆产业化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