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特色产业平台的作用日益凸显、项目引育按照预期顺利进行、一大批基础设施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
三季度以来,湖州全面吹响了标志性点位“四季看变化”工作的攻坚号角:全市各地“干”字当头,全面发起重点项目建设“秋日攻势”,为实现全年蝶变提速增力。
吴兴 高铁新城形象初显 太湖溇港活力迸发
距离沪苏湖高铁全线通车越来越近,位于吴兴区八里店镇的高铁湖州东站建设进度备受市民关注。记者日前走进车站候车大厅,看到内部装修已基本完成,整体设计中融入山水、丝绸等元素,古今辉映,简洁大气。
“目前,‘高铁新城’标志性点位的站房、站前广场、公交场站及包括新青年大道在内的配套道路等4个板块建设都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现场有关负责人说,“接下来就是加快推进扫尾工作,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迎接沪苏湖高铁全线开通。”同时,位于“高铁新城”区块内的奥青汇国际网球中心、乐城里二期、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江南音乐研究中心、矿坑运动乐园等重点项目,也纷纷按下了建设“加速键”,长三角青年人才发展大会、全球青创大赛总决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新青年吴兴注入新的活力。
另一个标志性点位“打造滨湖六村共富示范区”也有了新打法。目前,首批26个重点项目已开工24个、完成投资3.3亿元;联动北大、浙大、同济等高校启动“青村里计划”等系列活动,吸引45个团队900余名青年入村创业,带动青年返乡入乡1500余人,帮带本地青年2000余人。
南浔 平台建设有序有力 合力攻坚有为有感
搭建共享平台,上新“企业会客厅”,创办企业家主题沙龙、项目路演……高质量打造“小而精”特色产业平台——长三角泛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园,是今年南浔区“四季看变化”的重点之一。
据统计,截至目前,长三角泛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园已落地产业链项目10个,三季度新签约项目3个,园区内优彩新材、瑞通科技等7家企业入选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金种子”计划,并入选国家样板企业培育库。正在走访调研的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不禁感慨:“这里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专精特新小微园!”
另一个标志性点位——上合区智能制造“万亩千亿”新平台,也正以多维度、多层次的高效服务破解难点堵点问题。今年以来,平台已累计招引3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5个。“我们持续优化深化项目联审联批六线并联、开工入库四证齐发、提前介入服务等推进模式,打通招引、落地、建设、投产、运营各个环节,重大项目开工时间平均压缩25%以上。”南浔经济开发区主要负责人介绍,灵活的机制、有效的服务,赢得了企业的高度认可。
据统计,今年1至9月,南浔区完成制造业投资72.23亿元、同比增长9.7%;屹丰汽车、赛腾精密等8个项目入选第二批省重大产业项目,奖励用地指标1143亩,项目数、奖励用地指标全省区县双第一。
德清 项目双进热潮涌动 产业生态圈加速打造
10月15日,湖州莫干山高新区再下一城,签下总投资52亿元的先进半导体芯片封测基地及总部项目。该项目将新建先进半导体功率器件芯片封测产线,整体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主营业务收入约50亿元。
当下的德清,项目双进双产的热潮正在涌动。“地理信息+”是德清最具辨识度的产业之一,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突破口与增长点。今年以来,德清充分发挥莫干山地信实验室、地磁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载体作用,扎实推进车联网大厦、孵化园等重大标志性产业项目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围绕“地信造峰”行动,德清紧抓重大标志性产业项目落地,完善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加速打造“产城人”融合的新高地。相关数据显示,1至9月,该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6亿元,其中制造业投资154亿元、同比增长21.2%;车联智造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完成制造业投资18亿元、同比增长超70%,完成工业产值34亿元、同比增长超40%;累计引进世炬网络卫星互联、时空智子等“地信+”项目36个,易航智能、理工雷科等3亿元以上车联网项目11个;德清城市馆、城市航站楼、德清银泰城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使用,湖杭高速公路吴兴至德清段正式通车。
长兴 项目攻坚有力度 全域联动有进展
从进场施工到具备生产条件仅用了166天,目前正在试生产,这是华阳汽车轻量化精密压铸零部件项目在智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标志性产业集群高地跑出的加速度。企业负责人邓俊鸿表示,这少不了当地政府对项目的全力支持。
今年1至9月,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开工、新竣工标志性产业亿元以上项目9个和7个,其中3亿元以上均为5个;依托吉利汽车“链主”,持续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落户。
与此同时,另一个标志性点位——打造龙之梦一站式文旅新地标也在不断拓展。目前度假区指挥中心提升项目已建设完成,太湖古镇品质提升、小沉渎村民宿等均按计划稳步推进。同时,结合旅游服务质量“双提升”行动,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共享人才,创新打造龙之梦“潮汐用工模式”,累计输送灵活用工1.2万余人次,为企业节约人力成本7500万元。在标志性点位的带动下,近期公布的二季度浙江省文旅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中,长兴列全省第11位,较一季度上升了两位。
安吉 新城建设超预期 “三新”汇聚活力显
“目前双河东片区已整体成型、形象已现,浙北生命健康小微园、东方基因小微园基本完工;西片区盛禾生物、博璞诺等项目供地手续完成后也会启动建设……”在安吉县标志性点位浙北生命健康产业园的现场,相关负责人正滔滔不绝地向前来实地调研的人员介绍。
围绕打造长三角生命健康产业高地目标,安吉全力建平台、强引推、育企业,生命健康产业的集聚之势加速形成,平台建设超时序完成,项目引推超预期落地,企业研发超目标达成。同时,与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省药监局安吉医药创新和审评柔性服务站功能加快提升,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专业服务的步伐正在加快。
走进“两山”未来科技城核心区,映入眼帘的是基本建成的8个地标建筑主体,而有安吉“第一高楼”之称的科技人才中心主塔楼也已封顶。三季度,安吉紧紧围绕新经济、新产业、新青年,加速推进“两山”未来科技城建设和相关项目引推、人才集聚,努力展现新形象。目前,已来科创园、青云汇一期投入运营,云鸿快速路完成总工程量的83%,灵峰路改造提升工程正式动工;累计招引新经济项目18个,新增上规纳统企业10家,预计新经济营收累计完成60亿元。
南太湖新区 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文旅融合品质大提升
长田漾湿地文化广场项目完成年度投资额的361%,南太湖未来城300万平方米的40幢产业大楼成为“最美天际线”,CBD项目室外配套工程进度过半……三季度,南太湖新区文旅融合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业态布局进一步丰富,促进了标志性点位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品质提升。截至目前,该区已累计招引文旅项目10个,总投资29.7亿元。
“我们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南太湖新区主要负责人说,“通过深挖文化底蕴、加强活化运用,我们积极探索‘文旅+综艺+商业’的经营新模式,以文化植入不断丰富文旅项目的内涵。”
打造半导体及光电产业主平台主阵地,是南太湖新区另一个标志性点位。今年已签约固投3亿元以上半导体项目10个,总投资89亿元;新引育高层次人才领军型半导体企业4个。目前,半导体产业园A区一期完工,二期主体完成80%,B区装修过半;产芯半导体封测园一期室外配套施工,二期结合入驻企业需求,正在调整相关厂房设计。零跑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迈塔兰斯平面超透镜项目等总投资30亿元的4个项目,也将于今年入驻半导体产业园A区和产芯半导体封测园。
长合区 科创引领向“智”发力 产城融合向“绿”而行
机器运转、塔吊林立。深秋时节,长合区南华山西平台首个动工项目——久茂科技年产5000万套3C电子精密结构件及60万套新能源汽车结构件项目,已经按下了主体建设“开工键”。
作为我市两大高能级战略平台之一,今年1至10月,长合区累计备案3亿元以上项目18个,其中,高新技术项目占比94.4%,八大新兴产业占比83.3%,园区主导产业占比55.5%;累计开工3亿元以上项目14个,已完成全年任务的93.3%,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提前完成全年任务;竣工3亿元以上项目8个,兴发铝业等6个项目实现投产上规。
让大项目纷至沓来,除了区位优势,更离不开优质营商环境的加持。长合区通过提前谋划,将最优要素资源合理配置,通过提前作为,保障企业拿地即开工。“对于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当好‘店小二’,积极上门服务,加快补齐配套短板,让企业安心、放心、有信心地发展。”长合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聚力让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1至10月,长合区累计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2家;累计认定市“双招双引”项目11个、青创项目67个……真正让“绿色智造”成为长合区最鲜明的发展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