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化解“千千结” 天天“不打烊”

“平安大姐”9年调解各类纠纷1982起

  记者  李则名

  本报讯  童装店主马亮最近苦恼万分,得亏了吴兴区织里镇“平安大姐”工作室及时帮助,这才挽回了一笔无形资产。近日,他带着一面致谢锦旗来到工作室。原来,马亮聘用的一名员工因不满作息时间,在离职前一天将店内公用办公电脑进行清空。待马亮发现时,硬盘里的一百多套设计图纸已经“消失”。

  无奈之下,马亮便找到了“平安大姐”徐维丽寻求帮助。通过充分沟通,那名离职员工不到三天便意识到了错误,主动归还了私自拷贝设计图纸的硬盘。

  “类似这样的揪心事,过去9年多来,我们一共化解了1982起,解决率达98.1%。”徐维丽介绍,这些事的细节都被记录在了工作室日记里,并形成了24本《基层治理观察》共享给政府部门,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决策依据。

  徐维丽来自辽宁海城,2003年到织里镇创业,做童装的老乡遇到麻烦都来找她寻求帮助。拖欠工人工资的老板“跑路”、生意伙伴因合作不顺引发争执、街坊邻里的情感纠葛……找她寻求帮助的人多了,便有点力不从心。“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于是我思索再三,决定联合织里镇的女性企业家,共同发起创办一个社会公益组织。”徐维丽说。

  2015年,徐维丽、陈玉华、马玉兰、闵锦水等来自9个省16个地区的24人组团成立“平安大姐”工作室,专门处理辖区内各类矛盾和纠纷,为大家提供“情绪价值”。“疏通双方心中的堵点并不容易。”“平安大姐”陈玉华告诉记者,每位“大姐”会根据自身的特长进行分组。比如,有人擅长处理劳资纠纷,有人擅长调解经济纠纷,还有人擅长解决婚姻家庭矛盾。

  “平安大姐”工作室的服务原则是“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只要您需要!”正是凭借着这份坚持,工作室已成为织里镇45万新老居民日常生活工作中熟悉的存在。今年,工作室的常驻成员已新增至30名,其中还有“00后”的身影。此前,镇上有位设计师小伟在7天试用期后,与“00后”老板在薪酬方面发生争执,求助“平安大姐”工作室。23岁的“平安大姐”刘嘉琪及时介入,纠纷顺利解决。

  这些年,“平安大姐”工作室的服务内容持续“上新”:扶持女性创业就业、为残疾人士提供就业岗位、组织新居民儿童开展公益研学、结对困难家庭子女等,工作室先后荣获了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中国好人等荣誉。“平安大姐的身上,既有女性创业者经年累月的智慧沉淀,也有探索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美丽风景。”吴兴区委常委、织里镇党委书记杨斌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专题
   第05版:专题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思学
化解“千千结” 天天“不打烊”
两年“长”出近六百个青创项目
乡村厨娘比手艺
少年挥杆绿茵场
全市首个车险承保绿色窗口启用
“湖马”课堂干货多
湖州职院在国际技能大赛中获奖
“海上高速公路”拓宽外贸新优势
三项目跻身“创客中国”500强
为残疾人点亮就业梦想
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火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