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书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始于汉代,兴于魏晋,到唐宋时期逐渐形成习俗。中国古代先贤为保护经典,防止典籍霉变生虫,在雨季过后会将书籍放到阴凉通风处晾晒,有效延长典籍寿命。古籍能历经千百年而流传至今,晒书、爱书、护书传统功不可没。而今,晒书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的分享与展示,让古籍中的文化精髓得以更广泛传播与弘扬。
“书藏有象 智化无穷”2024中华传统晒书大会城市主场活动(湖州·南浔)上周在南浔古镇嘉业藏书楼开幕,为大众献上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致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晒,是保护,是分享,更是传承。文化繁盛的江南水乡湖州,藏书文化悠久精深。在藏与晒中,映照着中华文明千年文脉的古籍典藏,当下正以不同的形式焕发出新的光彩。
文/记者 王洁涵 图/王洁涵、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文脉悠悠 以书弘文
地处苏杭之间,湖州自古以来就是一方富庶之地,人文荟萃的湖州更是典籍聚散的中心。
湖州藏书文化源远流长,是藏书、刻书、读书的书香福地,从南朝时期至今,已经历了1500多年的沧桑岁月,先后涌现出沈约、赵孟頫、陆心源、刘承幹等百余名藏书家。经过一代代人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文化守藏,湖州以其泱泱巨藏傲视海内,演绎了多彩的湖州藏书历史,被国学大师王国维盛誉为“藏书之乡”。
“万卷琳琅嘉业堂,鹧鸪溪上小莲庄。”走进南浔古镇著名的私家藏书楼——嘉业藏书楼,游客往来不绝。藏书楼规模宏大,其全盛时期精心保存古籍达20万册、60万卷,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藏书最丰的私家藏书楼。自建成以来,嘉业藏书楼不仅以插架丰富名世,而且藏以致用,对外开放,即使是珍本秘籍也乐于提供他人传抄,因此流誉学林。
伴随着江南爱书藏书之风盛行,刻书技艺在湖州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湖州的雕版印刷在中国印刷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明代湖州的雕版印书商,尤以织里晟舍凌、闵2家的雕版套色印书闻名全国。晟舍也因此成为明代全国三大(南京、湖州、徽州)刻书业的中心。
藏书、刻书的同时,湖州人还致力于开展书籍经营活动。湖州一带更有书船一业,谓之“湖船”,即利用江南湖泊河网交叉、水路发达之利,昼夜舟行于杭嘉湖、苏锡常一带,过街穿巷、收售书籍、信息灵通,对图书传播与流通起到重要作用。
藏书的背后,是湖州深厚的文化底蕴。湖州以书为媒,重拾中华之礼的当代价值,书写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人文新篇章。如今,湖州藏书文化已成为湖州“最江南”城市文化名片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湖州荣膺中国2025年“东亚文化之都”称号,千年文化名城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以文化人 书香满城
湖州文脉绵长、底蕴深厚,湖州人读书、爱书、藏书,把对文化的追求、对阅读的热爱刻进了基因里,演变为一种文化自觉。
在2024中华传统晒书大会城市主场活动(湖州·南浔)开展期间,“书韵有道”《典籍里的中国》分享会、“书藏有象”珍贵古籍晒书讲述、“书传江南”文化沙龙、“书楼有戏”文化展演、“书润古今”嘉业雅集等一系列内容丰富的活动,让市民和游客在参与中感受湖州深厚的藏书文化底蕴以及古籍文化魅力,推动晒书文化的广泛传播。
浪漫金秋,湖州大地处处弥漫着书香。湖州市图书馆联动各区县公共图书馆共同发布“晒书月”系列阅读活动,藏书文化微书展、“嘉业百年·帐篷读书会”等藏书主题内容,不断浓厚晒书活动氛围,让湖州的藏书、晒书文化为大众熟知。
与此同时,湖州还在全市倡导推行“书香有约·阅享未来”读书计划,开展“我在读、我分享”交流读书感悟,推动“我爱读、我推荐”共享共读书目,组织“我想读、我快乐”读书主题活动,培养机关党员干部爱读书、爱学习的良好习惯,引领全民阅读社会风尚。
处处有书伴,时时闻书香。通过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阵地,目前全市已建成城市书房78家,分馆、爱书吧95家,嵌入式、小而美的图书流通点850余个。“孩子们的流动图书车”入驻16所学校,47家文旅驿站、772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分布在全市的各个区域。公共阅读空间遍地开花,广大市民丰富多彩的阅读需求被进一步满足。
大众阅读热情的背后,离不开湖州对全民阅读新路径的不懈探索。今年4月,我市再次推陈出新,利用市图书馆闲置天台打造全新文化阵地。场景式陈列的书籍、露天开放的营地舞台、休闲舒适的城市天台,赋予这个700多平方米的空间更多可能性。
安吉巧妙地将自然之美与文化之韵相融合,推出“在风景里阅读”品牌,在秀丽的风景里举办读书会、朗诵大会等,在深化全民阅读的同时,打造一批文旅融合消费场景。德清引入智能触控、语音识别、网络直播、有声读物等技术,搭建数字化阅读设施,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促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丰富图书资源、打造阅读新空间、创新读书活动……书香沁润着城市肌理,彰显湖州这座千年古城的文明形象和文化气质。如今的湖州人,正在从源远流长的人文积淀中厚植家国情怀、汲取精神力量、催生奋进之志,展现出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风采。
存古开新 活化兴城
湖州藏书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历史的深厚积淀,更在于当下的时代价值。近年来,湖州积极探索藏书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之道,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如何让收藏量丰富的古籍文献更好地“活”起来?嘉业藏书楼与南浔实验小学建立雕版印刷传习基地,10年间已培养了200多名雕版印刷的小传人,文化遗产在活化利用中得到传承。“通过走出去讲解、走进来体验,让学生接触藏书文化、雕版文化,学习刻雕版、印刷、做线装书等,藏书文化得以传播得更广。”藏书楼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这里还有望运用新的技术手段,让游客通过AI、元宇宙等全方位了解嘉业藏书楼。
藏书不再束之高阁,读者在指尖就能共享“典籍里的中国”。自2021年起,湖州陆续实施了湖州地方志细颗粒度建设、新四军苏浙军区专题文献数字化、古籍善本数字化等智慧图书馆建设项目,对典藏文献进行抢救性数字化再生。古籍的文化价值充分释放,那些藏在古籍里的文字通过数字化方式重焕蓬勃生机。
同时,承载着诗画江南历史底蕴的私家藏书楼正向公共图书馆转变,成为爱书人打卡的文化地标。位于湖城月河街道月河社区的千甓亭,是清代著名藏书家陆心源的旧居。其院内原有的皕宋楼,曾被称为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藏书总量达15万卷以上。如今,这座百年藏书私宅,已成了对市民免费开放的城市书房。
这里既具备公益借阅、自助服务、场馆体验等城市书房基础功能,又借助新布置的文化展示区域,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了解这栋历史建筑的故事。“有了书香的浸润,文物建筑再度焕发生机,也激活了湖州的文化记忆。”市民沈婷婷已习惯带着孩子在这里一起度过周末的阅读时光。在她看来,千甓亭城市书房是文物活化利用的探索,更是千年古城书香文脉的传承。
在今年湖州发布的首批城市书香City Ride路线中,书楼寻梦·骑行湖城、湖丝寻脉·骑行吴兴、文史寻珍·骑行南浔等6条主题鲜明的骑行线路,串联起湖州千甓亭城市书房、吴兴潞村三联书店、南浔嘉业堂藏书楼、安吉余村印象青年图书馆等全市36个书香文旅新空间,吸引市民游客在乐享骑行运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走近古籍经典,为湖州藏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吴兴潞村,《典籍里的中国》陈列馆自2022年11月开馆以来,凭借创新的文化陈列方式、独特的沉浸体验、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赢得广大游客的青睐。在这一全国首个关于中华典籍的互动体验场馆里,每月都能体验中国古代优秀典籍主题的研学、国学大讲堂等文化活动,为地方文旅产业带来高人气。“跟着书香路线来打卡,深入了解湖州与典籍的渊源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自然而然被湖州的人文底色和城市魅力圈粉!”芜湖游客朱晨说道。
“晒的不仅是珍贵典籍,更是通过深入梳理湖州悠久的藏书文化基因,让其赋能城市经济和文旅发展。八方游客因晒书大会知晓湖州,因藏书文化在此停留、探索,千载文脉得以生生不息,继而带动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