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南浔区练市小学校长徐辉
我曾是一名语文老师兼乒乓球国家一级裁判员,在教育这片沃野深耕 35 载,对体育的热爱深深烙印在我的职业生涯中。
这些年,“以体树人”理念在练市小学生根发芽结果。体育为校园注入无尽的朝气与活力,进而引领整个教育教学工作大步向前。
1990年,我还是练市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除了日常的学科教学,每天我都会带领乒乓球社团的学生训练。在乒乒乓乓的击球声中,我逐渐认识到体育对学生的深远影响。
2015年,我成为练市小学校长。我深知教育创新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提出了“以体树人”的教育理念。我决定尝试开辟一条新路——把体育作为支点,让学校“动”起来。
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体育课开足开齐,充分保证学生在校的运动时间。为此,学校创设了“体育处”专门分管体育工作,安排专人关注学生的健康情况,与教导处协调安排体育课程。
2019年,在蔡崇信以体树人教育联盟项目支持下,我们在试点年级探索尝试让体育教师兼任班主任,让文化课教师参与学生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组织工作,并开展一系列全员教师体育专项培训,倡导“人人都是体育教育工作者”的理念。
我惊喜地发现,体育教师通过参与班级管理,变得更加了解学生;文化课教师在体育项目培训中,切身感受到“以体树人”的价值。这一尝试,让师生关系变得更加亲近。
一路走来,也有质疑声。部分老师和家长担心增加体育活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这些压力也曾一度让我感到非常迷茫,但我下定决心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
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们在南浔区小学组的教育质量考核中连续两年名列前茅。事实证明,体育锻炼不仅没有影响学业,反而为学生的智力开发、心理抗压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蔡崇信基金会”的支持下,我把带有地域文化的传统体育项目和特色小众的团队对抗性体育项目引入了学校。曲棍球、棍网球等运动,激发了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练市船拳让师生们共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这也进一步诠释了“以体树人”的理念:不仅强“身”,更要强“心”。
学校的体育项目更加丰富之后,我想努力实现校内“人人都有项目,周周都有比赛”的目标。2015年至今,每年校内赛事举办数量已经从原来三四十场,增加至300多场,学生参与率也从原来的35%,增加至100%。
(见习记者 王涵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