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崔吉丽 通讯员 王钰鑫
五彩丝线,抓片穿梭其中,一条具有畲族特色的彩带就逐渐显现……一早,安吉县章村镇郎村村文化礼堂内,涂国佳就在教授当地妇女畲族彩带编织技艺。她一边细致地讲解着,一边翻飞着手指,熟练地为大家展示彩带编织过程。
这位年轻的畲族姑娘,是市级非遗传承人,教授当地群众编织彩带,是她的工作日常之一。而今年,她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县级文化特派员。“我是土生土长的郎村人,郎村又是全市仅有的两个少数民族村之一,至今保留着丰富的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涂国佳说,“从小受到畲族文化熏陶,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要把我们的畲族文化发扬光大。今年,我有幸拥有了‘文化特派员’这个身份,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于是,带着这份职责与使命,涂国佳更加兢兢业业地投入到畲族文化传承与发扬,助推乡村振兴的工作当中。她主动联系省市专家老师,创新编排了《响木舞》社会化商演版本,并融入畲族竹竿舞、迎宾舞等特色舞蹈,进一步增强了该作品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改进后的作品,受到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高度肯定。10月中旬,《响木舞》团队更是走进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走进安吉》直播现场,开展畲族服饰走秀,获得广泛点赞和好评。
为进一步深化《响木舞》的市场化运作,让畲族文化“活”起来,涂国佳主动对接县域内各大景点,帮助畲族艺术团与安吉竹博园景区签订商演协议,长期驻点表演,成功解决10余名妇女就业,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同时,为盘活“夜经济”,她还调研多家民宿、酒店,提议举办以畲族特色为主题的篝火晚会,成功与十余家民宿酒店达成协议,每场活动可为村民带来8000余元的收益,也为乡村旅游带来了人气。
除此之外,她组织开展了畲族彩带讲座和培训十余场次,帮助妇女提升工艺水平。《她编织—畲族妇女编织增收志愿服务项目》,也代表湖州市参加浙江省巾帼志愿服务大赛,并成功获得金奖。“畲乡新语”宣讲团选送的《“她”编织凝聚共富“她”力量》宣讲作品,代表参加市、县级宣讲十余场次。
“要让畲族文化真正地传承和发扬下去,任重而道远。”涂国佳说,“我还制定了更多详细的工作内容,希望能通过自己微小的力量,当好郎村畲族特色文化的‘代言人’,帮助村里打好文化牌、唱活经济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