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年磨剑,解锁江浙沪“最短路径”

  讲述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沪苏湖高铁总体设计负责人陈国全

  上月23日沪苏湖高铁开启为期1个月左右的试运行以来,每日例会成为我们的“必修课”。当下正值查漏补缺关键期,大家如同医生为新生儿体检,紧盯每个环节,不放过点滴隐患,只为通车之际高铁能以完美状态亮相。

  我从2014年开始接手这个项目,10年间,历经项目前期研究、全过程设计及项目建设、协调,直至通车在望,整个过程就像抚育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的稚嫩、蹒跚学步的艰难,到如今可以展翅高飞,个中滋味,有心酸也有快乐。

  十年坚守,相伴高铁“成长”

  沪苏湖高铁试运行首日,我抢先体验了40多分钟穿行江浙沪。不少网友称其为“江浙沪第一天路”,实至名归!作为长三角高铁网中唯一一次性贯通江浙沪之作,它用最短路径连通了两省一市。

  也有人不解,这条全长约163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的线路,缘何在时光里“踱步”许久?

  10年前,我一头扎进沪苏湖高铁前期研究工作里,发现这条线“暗藏玄机”。虽说距离不算长,可它横穿长三角核心地带,串起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沿线路网、河流、道路多且复杂,经过区域风景名胜密布,古迹、古村落、古镇众多,单是南浔古镇,便坐拥小莲庄、嘉业堂等超百处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铁选线困难重重。

  特别是线路引入上海枢纽的方案颇为复杂,各地对线路走向、站点设置、环评执行标准等要求均有不同,需要进行大量的沟通、协调和论证工作,项目前期一路磕磕绊绊,在磨合中吃力推进。

  2020年初,全线施工图完成,正待审查批复,疫情却突然袭来。重要时期,上海、湖州会议密集,我虽持绿码和隔离证明,但因当时单位在武汉,身份敏感,住宿不方便。

  (下转A02版)  (上接第1版)

  为了不影响迫在眉睫的工作,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我作出了一个决定:在湖州南浔住宿,租车自驾,往来沪、湖、杭,就此开启每周5次的自驾奔波路。

  就这样熬了1个月,妻子实在放心不下我一个人开车跑高速,带着一双儿女来南浔与我会合。此后仍是早出晚归的日子,所幸家人相伴,奋斗的劲儿也更足了。

  2020年6月5日,沪苏湖高铁开工仪式在湖州举行,礼成后,我迎来难得闲暇,便独自踏上仁皇山。山径蜿蜒,攀登间,往昔筹备时的攻坚画面不断闪现。登顶一瞬,清风破雾,俯瞰湖州城,满目风光。刹那,过往酸涩疲惫,皆化为对通车的炽热期许。

  精雕细琢,铸就高铁特色

  沪苏湖高铁早在“十二五”期间便被纳入 2008 年版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此后“十三五”期间推进前期研究与设计,“十四五”期间正式开建,如今迎来试运行,“规划向导”理念贯穿全程。

  这一高铁工程涵盖 23 个专业,各专业配2至3人,另有总工严审把关,高峰时,超 100 人同步投入设计工作,施工图一笔一画饱含巧思,绘就诸多亮眼特色。

  沪苏湖高铁从上海虹桥出发,经松江、青浦,然后进入江苏苏州,再到浙江湖州。线路看似在松江兜了个弯,实则暗藏深意。其从虹桥出来后,约 30 多公里基本沿着老沪杭铁路通道延伸,与地方道路并成廊道,巧借既有线路,节地优势尽显。

  碧湖清波一路飞架,是这条线路的亮点,沿途水乡风光旖旎,河道、湖泊星罗棋布。为跨越这一道道 “水障”,桥梁成了主力军,全线桥梁占比约 90%,一座座桥梁倒映在粼粼波光中,勾勒出江南新景。

  古镇,是这条线路上的璀璨明珠。朱家角、练塘、金泽、周庄、震泽、黎里、南浔等古镇,皆为岁月遗珍,各藏故事。高铁如丝线穿珠,助游客悠游其间,尽品古韵。

  生态保护,是这条线路的底线。沪苏湖高铁经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湖州,横穿元荡湖、三白荡等重要湿地,穿越太浦河清水维护通道等4处生态保护红线,经过京杭大运河、东西苕溪2处国家级敏感点和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设计秉持环保选线原则,绕避敏感区,以免破坏生态与水土流失。

  现在历数设计过往,好像云淡风轻,实则经历过千锤百炼。关键处,方案反复研讨,1个问题,开会少则5次、多则10次以上,眼瞅着有定论了,最后又有变化,有时真想放弃,还好坚持下来了。

  两次结缘,见证高铁湖州

  自 2003 年工作起,我参与过诸多项目,其中包括沪苏湖高铁、浙江省城际轨道交通规划等。与湖州的缘分,则始于 2012 年宁杭高铁建设之际。

  那时初来湖州,这个城市干净宜居、风景如画,人文氛围热忱友善,地方政府积极配合,沟通顺畅高效,给我留下了极佳印象,也为后续沪苏湖高铁建设中的默契协作埋下伏笔。

  沪苏湖高铁建设,湖州全力以赴。我们刚来时,湖州东站与南浔站,还是一片地,空旷寂寥。10年间,往昔规划渐次落地,周边道路纵横、楼宇拔地而起,一派欣欣向荣之势。相伴其间,湖州历任领导接力奋进、热忱护航项目,让我感触至深。

  十年磨一剑,梦想终于就要成真。沪苏湖高铁通车后,将有效疏解沪宁、沪杭铁路运输重压,为繁忙干线 “分流减负”。同时,其在湖州与合杭、宁杭高铁衔接,形成“十字”型枢纽,实现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的互联互通,强力磁吸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要素向湖州集聚。

  身为异乡客,虽在浙江忙碌多年,湖州文化底蕴于我,却是咫尺间的 “未识庐山”。待沪苏湖高铁通车日,盼能再赴湖州,重登仁皇山,揽胜景入怀;奔赴安吉,寻一抹葱郁诗意。

  愿湖州乘此高铁“东风”,于时代轨道飞驰,解锁城市发展新篇,奔赴下一站美好。

  (记者 徐斌姬 整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视野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思学
公积金异地业务在湖轻松办
湖州让数据资产流通起来
市首届青少年科创素养大赛举办
“冬闲田”不再闲
我市在全国心理救援比武获佳绩
“红美人”的长红密码
充分发挥全国联系点优势 建言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我市提前完成企业降本减负全年目标
十年磨剑,解锁江浙沪“最短路径”
业务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