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围挡上,高压喷雾系统在空中织起一道道水雾网;平整地面上,新铺设的绿网阻挡尘土外逸;车辆进出口,炮雾机向车身周围喷射水雾……在湖州,一场针对建筑施工领域扬尘污染的绿色战役,一直如火如荼地铺展开来。
湖州,这座城市正在迅速发展。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响彻着城市建设的“奋进曲”。然而,环境保护不容忽视。
市建设局全面开展建筑施工领域扬尘治理专项行动,全力打造“全省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最优市”。全系统上下坚定不移推进治理措施,不断彰显持之以恒助力改善空气质量的决心与实践。
制度为纲 夯实治理根基
“规矩如磐,方显治理之圆”,湖州深知,一套完善的制度犹如坚固基石,是保障扬尘治理工作有效推进的坚实力量。
为此,市建设局精心制定“两方案一图册”,并明确“1595”工作体系,为扬尘治理工作编制了一幅清晰“作战图”,从源头控制到过程治理,进行详细规划和部署。
在全市开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中,建筑工地是最容易被“看见”的点位,始终顶在治理行动的前沿。因此,市建设局围绕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工作开展全面升级,出台了《湖州市建筑工地扬尘防治管理标准》。
这一标准出台,将全市施工扬尘治理措施推向更细致、更严格的新高度。在施工现场,围挡设置成为了扬尘治理的第一道防线。其中重点区域的建筑工地围挡连续设置高度达到4米,如同坚固的城墙,有效地阻挡了扬尘扩散。除雨天外,所有作业时间段内降尘喷雾全程开启,形成一道道雾帘,宛如给工地蒙上了一层保湿面纱,最大程度抑制了扬尘飞扬。
此外,《管理标准》明确要求全面推广应用承插型盘扣式脚手架,在提升施工安全性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减少因传统脚手架搭建可能产生的扬尘隐患。针对重点区域参评市级以上标准化工地的新开工房建项目,项目脚手架外立面必须采用硬质密闭防护,就像给建筑穿上了一层防尘铠甲,有效打造合围式施工工地。
除了这一系列小细节,在工地门口醒目位置,LED显示屏上公示着项目名称、管控责任人、举报电话。一旁的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连续监测系统则直接显示着当前的数值,接受着全市人民的监督。
高标准的制度要求,从源头上为扬尘治理奠定坚实基础,让每一个建筑施工环节都在制度的框架内有序运行,确保了扬尘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责任为链 构建治理网络
责任如同一根根链条,串联起扬尘治理工作中的各个主体,形成了紧密协作的治理网络。
市建设局通过制定《湖州市建筑工地和城市道路扬尘治理量化问责办法》《城乡建设领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五个一律”要求》等文件,明确建设施工领域各方责任主体的职责和义务,在全市域内,形成了属地政府、行业部门、企业主体齐抓共管、协同发力的良好氛围。
就区县建设主管部门而言,必须对辖区内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全面负责,督促建设施工项目落实各项措施,从施工工地到拆除项目,从指导乡镇(街道)到监督道路保洁单位,每一个环节都不放松。对建设主体来说,必须严格治理工作的首要责任,从编制防治方案到建立责任制,从设置公示牌到规范机械入场,从现场防尘措施落实到自觉接受监督检查,对每一项要求都铭记于心。
量化问责机制与“五个一律”的严规,犹如两把锋利无比的高悬之剑,对扬尘防治措施疏漏的工地和场所,果断亮剑,坚决责令其整改到位;而对于那些整改行动迟缓、敷衍了事者,更是严惩不贷:对于建设领域不符合标准的设施,一律淘汰更新;对于上级督察、暗访发现的问题,一律挂牌督办、闭环整改;对于同一事项多次被通报的工地和单位,一律顶格处罚、取消评优评先资格、信用降级……一系列举措,让各方责任主体深刻认识到扬尘治理的严肃性,治气氛围营造更浓了。
同时,聚焦扬尘治理工作广度,市建设局推出有奖举报制度,让广大群众成为扬尘治理的参与者和监督员。制度落地后,市民一旦发现扬尘污染问题,可以随时拨打举报电话,形成了“人人为治气尽责”的良好社会氛围,让扬尘治理工作不再是政府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合唱”。
此外,聚焦扬尘治理工作深度,市、区县两级建设主管部门对重点区域和重点阶段项目实施高密度、高频次、拉网式的全覆盖检查。今年以来,各区县建设主管部门共开展建筑施工扬尘治理检查1.3万余个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8700余个,下发限期整改通知单1500余份、停工通知单437份。
为了确保整改措施有效落实,市建设局还建立了局领导分区包干督导机制。由局领导班子带班,采用“四不两直+跟拍曝光”的方式,定期开展市级扬尘治理专项督查检查。截至目前,全局总共督查项目1257个次,发现并整改问题800余个,真正做到了扬尘治理工作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创新为翼 提升治理质效
“只要登录全市建筑工地智慧监管平台,我们就能远程查看各建筑工地的颗粒物监测情况,发现异常还能自动预警。”在市建设局建管中心的智慧工地监控指挥中心,全市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工程造价1000万元以上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如星罗棋布般显示在一块电脑屏幕上。
近年来,市建设局借力数字化改革,在重点建筑工程全面推广颗粒物监测设备,目前安装率和联网率已达到100%,如同给建筑工地装上了“智慧眼”,实时精准地监测扬尘数据。
为了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市建设局联合中国铁塔湖州公司,探索创新了铁塔高空瞭望扬尘识别自动预警系统,充分利用铁塔的高空优势,对国控点500米范围内的项目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一旦发现施工扬尘问题,系统能够立即发出预警信息,并通知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及时处理。
同时,在智慧监管平台的支撑下,全市建设系统全面构建了“在线预警+实时整改”线上治理工作体系,实现了平台管理员预警、专职扬尘管理员整改回复的闭环管理。截至目前,规模以上工程已全部安装设备并接入市级监管平台,完成预警整改闭环379次,成功突破传统监管的时空限制,让扬尘治理工作更加高效、便捷。
不仅如此,在各项目施工现场,还涌现了多种降尘创新措施:在建工程超过7层的喷雾系统以及基坑四周的高杆喷雾设施,从不同高度和角度实施全方位降尘;积极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以及低排放施工机械,持续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尾气排放和扬尘污染;鼓励施工单位采用绿色施工技术和材料,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和废弃物产生……一个个创新实践,引领建筑领域扬尘治理走向智能化、高效化的新道路。
环境更优美、生活更幸福,是扬尘治理工作的目标。事不避难,久久为功。新的蓝天成绩单呼唤更多人的努力。
文/宁杰
本版图片由市建设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