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邵冰星 记者 陆喆文
本报讯 “写作对我来说不仅是工作,更像是一束光,带给我一个全新的世界。”深夜11时,南浔区练市镇水口村一栋房子的窗口还亮着灯,朱惠新正在编纂水口村村志。
出生于1964年的朱惠新,幼时罹患小儿麻痹症,从此拐杖伴随了他的一生。18岁那年,朱惠新在市级刊物上发表了第一首小诗,此后他笔耕不辍,把省吃俭用下来的工资几乎全部用于买书和订阅报刊,还参加了南京青春文学院和鲁迅文学院的函授学习。
朱惠新每天都会坐在电脑前创作,一坐几乎就是8个小时。“写作是我最快乐的时光。”朱惠新说,他对写作情有独钟,经常为了写作熬到三更半夜。写作是他这辈子最大的爱好,只要写作他就能平静。
如今的朱惠新已经是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目前,他正在将主要精力放在编纂水口村村志上。“不能行万里路,就读万卷书,对于写作,我还将一直写下去,直到写不动为止。”朱惠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