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闻长兴县连开两家名唤“青年养老院”的去处,作为湖州媒体人,笔者瞬生不适之感。“青年”和“养老”,两个词汇反差冲突如此之大,竟能同框定义一种业态?网上浏览,原来孤陋寡闻了,“青年养老院”近年在全国各地竟还开出不少。心有淤积,一吐为快!
“青年养老院”是什么?笔者了解,类似于民宿或康养度假项目,只是其把客户群体更清晰地定位于青年。为博眼球、赚流量,吸引年轻人前来休闲休假、放松放空,就有了“青年养老院”辣眼招牌。多维承压的当代年轻人,需要忙中偷闲、释放压力、调节身心的时间和空间。以青年为经营目标人群无可厚非,营销上出点创意、搞点噱头也在情理之中,但标签引流岂能没有“文化边界感”?生造“青年养老院”这样违和荒诞的另类标签,就越过了界、玩过了火。
今天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是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青年奋斗的时代!新机遇、新挑战瞬息转化,新格局、新技术交织纵横,新趋势、新难题层出不穷,年轻人惟有搏风击浪、怒放青春。使命如磐!倾听百年未有变局风云激荡、民族复兴波澜壮阔征途上的强国召唤,不奋斗何以托举国强民富的中国未来?责任如山!直面老龄化和少子化趋势日益显现、智能化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不奋斗何以撑起孝老育幼的家庭梁柱?竞争如火!置身数字经济时代全面变革转型、科技快速迭代、拼抢空前激烈的行业丛林,不奋斗何以活出自立自强的无悔人生?不凡亦或平凡,今天的年轻人不管怎么说、怎么做,内心其实大多深埋“奋斗的清醒”,深知他们吃不上“赏花遛鸟、提前养老”福利。看科研领域才俊辈出、忘我奉献,看青年企业家坚韧苦干、创新争先,看线上线下、进城入乡百千赛道挑战自我、青春飞扬,看职场拼搏、开店打工、送货跑单“年轻族”风雨无阻、日夜奔忙……不求人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愿“天生我材”各尽其力、不弃梦想!我们欣慰且振奋,广大青年不负所望、起而行之,青春奋斗之时代底色醇厚。
今天需要怎样的文化?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倡扬奋斗、激励奋斗的文化!现在年轻人不容易,焦虑迷茫、自嘲自黑的“青年叙事体”新词迭出,“奋斗交响曲”飘出的杂音并不能令人无感。但在这个万马奔腾的奋进时代,不该把杂音当主流去放大,甚至以提供情绪价值为名迎合助长,更要警惕其披上“潮流文化”外衣登堂入室。如何矫正消极认知、引导自我重估、鼓舞同向奔赴?越是有杂音,才越显加快时代文化正向塑造之务实与迫切。从行业、商户到职业、岗位,新老事物只要有了鲜明时代感,就必然深蕴文化内核,且以多样性文化符号外化呈现。有些时候,事物本身是合理存在,理应真实投射现实图景和时代认同的文化符号却“跑偏”了。缺失泾渭分明的文化边界意识,或随心所欲,或标新立异,或玩世不恭,或玩梗耍酷,由此而来的“非正向文化输出”现象令人警醒。“青年养老院”标签之不妥,也正在于其不当文化隐喻、不良文化导向。我们不能纵容这些颓废消沉、恶化土壤的文化“歪苗”发芽开花,不能放任这些痞俗戏谑、悄然滋长的文化“毒素”传播蔓延,误导社会认知取向、损害主流文化环境、侵蚀青年风骨血性,让这个充满希望的时代被“带了节奏”。
潮流文化供给日趋丰富多元的今天,“文化边界感”必须成为深植于心的全社会自觉。任何事,能以文化视角解读的都不是小事,做事走心、监管用心、各守其界、各负其责才能文化清明。文化是历史的印记,切不能为引一时流量、谋一时小利,不经意间让“边界迷失”成为当代文化现象,毕竟谁也不想今天被后人误读。最后,还是说回“青年养老院”,换个招牌吧!
(徐敏 张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