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带头人”助乡村文化振兴

  记者  赵斌  通讯员  王澹

  本报讯  在长兴县太湖街道白溪文化礼堂内,一场以探寻朱氏家风为主题的入户走访活动日前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市级文化特派员张剑、朱熹第二十四世孙朱伯年、白溪居民区文化志愿者们围坐在一起,以乡村变迁与朱氏家风传承为起点,畅所欲言,分享各自的所思所悟。

  白溪居民区所在地是长兴紫阳朱氏的起源地,自与白溪居民区结对以来,上任仅五个月的张剑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走访考察、座谈调研交流等方式,一方面深入了解这个城中村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故事,另一方面也充分了解村民们的想法与需求。

  立足“白溪朱氏”文化品牌打造的总体目标,张剑采用国学朗读、朱氏研学、文化宣讲等多种形式,推动白溪居民区与县第八小学开展“校地合作”家风研学活动。同时,组建具备历史文化素养的专业团队,挨家挨户进行走访,启动续编朱氏宗谱和撰写白溪村志的文化工程,成为了村里家喻户晓的“文化带头人”。

  “物外白鸥乡,城东平野地。径入梅花曲,家传茗理长。”清初诗人施闰章在《朱羲人白溪草阁》一诗中,对白溪进行了极为精彩的描绘。如今,村里的名胜古迹仍有圣旨庙、圣旨桥、朱氏宗祠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当下白溪居民区需要唤醒哪些历史文化?”“身为文化特派员,该如何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的专业特长,将优质资源引入村里?”这些问题自张剑来到白溪居民区后,便一直盘旋在他的脑海之中。

  “潘惠萍是村里的文艺骨干,她告诉我,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业余时间也多了起来,大家对文化活动的需求日益增长。要是以后村里有参加排舞大赛的机会,她肯定会报名参加。”张剑表示,在与村民近距离交流的过程中,他发现和潘惠萍一样渴望成为白溪居民区文艺骨干的村民不在少数,他深深地感受到了村民们对于文化生活的美好憧憬。

  如今,走进白溪居民区,白天,广场上棋局对弈,村民们纷纷围观;傍晚,礼堂里音乐欢快,村民们与舞蹈老师一起练习排舞……“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参加舞蹈排练,每天跳一跳,晚上睡得香,心情也变得更加愉悦了。”村民沈树娥说,自从来了文化特派员,村里的文艺活动愈发丰富多彩,文化氛围也更加浓厚。

  张剑认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积累物质财富固然重要,但精神财富更是不可或缺。“期望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创设‘高校+太湖街道+白溪居民区’文化‘一对一’结对载体,建立‘文化导师’制度,培育一支社会化运行团队,并设计一批国潮文创产品,‘授人以渔’,助推白溪居民区文化工作长效推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版
   第05版:深度
   第06版:思学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公益
美丽乡村上演“速度与激情”
幸福市集惠民生
家门口的“养老圈”托起幸福生活
小美庭院靓乡村
风景如画
司法服务进商圈
深耕花木产业 绽放美丽经济
邻省寄来感谢信
“文化带头人”助乡村文化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