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域整治扮靓美丽乡村

  通讯员  周宇姣 

  本报讯  走进和平镇和平村绣球新村,眼前整齐的三层小洋楼鳞次栉比,雅致的外观与城区别墅不相上下。村民许月海近日指着自家新房笑眯眯地说:“住了20年的老屋升级成洋房,地段还这么好,拆得值!”

  绣球新村是和平村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的其中之一,是迁移许家桥自然村、十字港自然村等4个村144户村民而规划建设的新农村集聚居民区,共建民房149户,沿街商铺73间。村民一出家门,就是宽敞明亮的长和公路,菜场、商店、银行……均在五分钟交通圈内;具有和平村历史特色的绣球文化公园就在新村不远处,成为新村居民茶余饭后散步休憩的绝佳去处,每晚音乐欢畅。“无论是上下班,还是平时休闲买菜,都比原先方便多了。”许月海说。

  全域整治的目的是改善民生和保障发展。确保农民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以及土地经营效益共享权,向村民亮底牌,讲清民生权益账本,是和平镇全域整治推进顺利的关键。“每个村民的具体需求都不一样,解决思路也要有针对性。我们发动村干部、党员、乡贤、志愿者等各种力量,成立项目推进党员帮扶小组,挨家挨户传达政策,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平村党总支书记张志宏介绍,“新村选址因为前期经过民意调查和村委谋划,所以村民安迁工作非常顺利。此外,沿街商铺通过村民意向报名和公正抽签,由村民自行购置,也为村民提供了新的收入渠道,搬迁安置群众满意率达到100%。”

  据了解,绣球新村投用之后,20%左右村民可以依靠商铺出租和经营获得3至10万元的年增收。此外,和平村复垦后的370亩水稻田,除了作为村集体用地向外承包增收外,还为村里3名低收入农户提供了农业产业帮扶岗位,每年可为每户帮扶家庭增收万元以上。

  近年来,和平村通过精品村规划,通过自加压力,投资560万元建设了党建示范带、和美新村改造提升、山水庭院新村改造提升。以“田园趣野”为主体,打造设施齐全、游玩项目丰富的田园综合体,项目涵盖田园露营、都市农场、田园栈道等,凸显农耕文化底蕴;在现状农业基础之上,继续深化“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积极推广新技术,形成包括水稻、果蔬茶叶等种植以及水产养殖在内的特色农业。

  不仅如此,曾经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小河鱼翔浅底,清冽可鉴了;原先狮子山原址没设防护的路,路两旁有了低矮的墙,一边是几字型的石墙,另一边灰色砖墙还嵌了洞花和瓦片格栅;投资1000多万新建文化大礼堂,便民中心改造,家宴中心改造……“下一步,对现状已有的产业进行优化提升,以农业为基础,商贸为支持,茶叶为特色,增强竞争力。同时深挖资源优势,发展引进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张志宏信心满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题
   第05版:专题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思学
如通苏湖城际铁路加速建设
美丽小区为幸福生活加码
小驿站撬动大服务
幸福来“敲门”关爱送到家
缅怀先烈
上好 “安全锁”喝上放心水
全域整治扮靓美丽乡村
“心电一张网”救了村民命
这个农场,爱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