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共文化润绿水青山

  记者  俞莹  通讯员  陈玉兰 

  本报讯  最近,许多年轻人来到安吉县天荒坪镇的余村印象青年图书馆打卡。三五好友点几杯咖啡、选一选喜欢的图书,就能在这里待一下午,“泡”在书房拍美照成了很多青年的乐事。这家图书馆是安吉县打造的一处公共文化共同体,内设书籍阅览、乡村文创、教育研学、产业展陈等功能区,外观新颖别致,总建筑面积约1300平方米,目前共藏书22类2万余册。这里每周开馆60个小时,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

  据了解,公共文化共同体是由两个以上的主体或功能类型所构成。它以提供公益、惠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为目的,按一定方式在空间、设施、活动、人才等方面进行资源要素共享。其包括总分馆制型、嵌入融合型、服务联盟型、智慧共享型等四类。

  安吉在推进公共文化共同体过程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开放包容、形态丰富的运营管理新局面。安吉县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还探索网点设施连锁供给,主要是依托银行、邮局、书店、交通车站等,布局图书借阅、非遗展示、文艺赋美等功能点位,更广泛地延伸公共文化服务触角,打造集群式公共文化地标。”

  古城遗址博物馆属于嵌入融合型公共文化共同体,除了展陈区之外,还建有考古图书馆、演艺舞台、研学中心等区域,结合博物、艺术、科学等推出系列课程,吸引亲子游客打卡;溪龙ACDC文旅驿站是一所植根乡村、孵化并呈现创意的复合型公共空间,涉及专业展厅、村咖区、创意实验室、图书馆等,属于智慧共享型公共文化共同体;山禾稻文化驿站、宋茗白茶博物馆、梅溪文体艺术中心等不同类型的公共文化共同体,都在绿水青山中熠熠生辉。

  “这些公共文化共同体不仅提供了舒适的学习环境,还是我们乡村创业青年分享创业经验、交流心得体会以及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余村的入乡创业青年陈喆说。

  据介绍,安吉县文体旅游局将用好省级文化特派员等制度,加强公共文化人才的联动培养,同时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多元投入机制,最终实现公共文化共同体的多方共建、全民共享。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区县
报福村宴漾青春
同心谋发展 携手绘蓝图
公共文化润绿水青山
校地携起手 再唱新竹歌
把牢滑雪安全关
竹乡这个圈省评获佳绩
安吉成最具幸福感城市
打造生态保护与茶产业融合典范
交通安全送进快递企业
“预约式”服务助推执法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