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季冬琴 王炜丽
教育部去年9月提出,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每天保证一节体育课,另外课后再锻炼一个小时,保证每天两个小时,全面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那么,湖州落地情况如何呢?连日来,记者进行了走访。
刚需有短板
“能多运动自然是最好的,我们支持。”采访中,市民张女士坦言,自己的孩子现在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她最大的心愿是孩子健康,因此很希望能多一些运动时间,但在校是否有2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她表示并不确定。
采访中,低年龄段学生家长大多表示支持每天2小时的体育活动,初中以上学生家长则认为学业较重,2个小时的时间可能紧张。
对于部分学校来说,执行2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存在困难。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副校长孟磊告诉记者:“以五中余家漾校区来说,需要有一些风雨操场,我们现在专职的体育老师有9人,教师人员上还需要进一步地补强。”
弁南小学校长冯忠明表示,目前学校无法保证每天一节体育课,“如果要达到每天一堂体育课,目前有一定的困难,就我们学校而言,要增加一个体育专职教师,涉及师资、场地、课程计划的调整。”
挖潜5分钟
一方面是孩子活动的刚需,另一方面是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如何找到平衡点?不少学校开始先行先试。
德清县春晖小学教育集团的东风校区,从2024年秋季开始把小课间从10分钟调整为15分钟。“以前我们课间10分钟的时候,只能在教学楼上面走一走,很少有同学下来操场,现在变成了15分钟,我们可以下来打打羽毛球或者打篮球、踢毽子,就像是一个能量加油站。”参加课间15分钟活动的学生告诉记者。
多出的5分钟,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切口”,却让更多的孩子有了较为宽裕的时间走向操场,沐浴阳光。那么,这5分钟,又是哪来的呢?该校副校长赵海良介绍:“午餐和午休原来定了75分钟,现在变成了60分钟,其中的15分钟,补给了课间。”
“天体周赛”的探索
除了像德清这样有条件的学校自主探索小课间延长至15分钟外,2024年以来,长兴县在各义务段学校实施“天体计划”,当地的中小学,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每周开展一次体育赛事,实现人人运动,个个上场,简称“天体周赛”。
在长兴县第二小学城东校区,每天的大课间,全校学生都在校园的“赛场”上找到了喜爱的体育活动项目,展现出了无限的活力。
学校教研组组长王佳慧介绍,学校的操场并没有变大,学生人人都能上场的秘诀就在于体育运动的场景化。学校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引入“笼式足球”,用“化整为零”的办法,将原本学校的一个大足球场被切分为7片,可同时容纳14个班级比赛。这个办法让低年级的学生也能上场踢球。学校也第一时间添足了各类体育设备,还对各科老师进行了体育活动课程培训,同时聘请足球、排球、篮球的专职体育老师。
学校成功普及2小时综合体育活动,离不开长兴县教育部门推出的一整套关于体育教育的改革。从2021年开始,长兴县优化了学校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专门调整了学校的发展性指标权重,文化课成绩分值从原来的16分降至7分,体育健康分值从原来的5分提升到11分。除此之外,长兴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支持学校体育特色化发展,用于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
运动好处多
“天体周赛”效果如何?在长兴县龙山中学,该校初三学生家长告诉记者:“之前我是会担心学习紧张,慢慢地,我发现加强体育锻炼后,她学习更有规划,早睡早起,开朗健谈了,亲子关系也更好了。”
“让体育活动走在前面,开始我们是有顾虑的,担心会影响学习成绩,但事实上我们上次比赛做下来,期末考试成绩反而进步了。”该校党委书记江卫华说。
数据显示,长兴当地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连续3年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并入选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
市第三人民医院儿少心理科主任医师王轶虎介绍,增加户外运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运动了的小孩子,抗压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同时运动体内会增加多巴胺成分,也能很有效舒缓情绪方面的问题。
记者手记
留足2小时,静待花开
孩子的成长需要知识的滋养,更需要健康体魄的支撑。让孩子在校内运动2小时,看似是个小事情,但笔者认为这是头等大事,意义深远。
这2小时,是活力的释放。孩子们在操场上尽情奔跑、跳跃,挥洒汗水,绽放青春的活力与激情。
这2小时,是健康的保障。孩子们在运动中增强体质,锤炼意志,积蓄了抵御疾病的能力和坚韧的精神。
这2小时,是收获的时刻。运动中的分工与合作,让孩子们收获友谊,感受团结协作的凝聚力。
让孩子在校内运动2小时,是给予他们一份珍贵的成长礼物,让他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拥抱美好的未来。
当然,要把这2个小时的时间交给孩子,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各方携手,为其创造条件、筑牢根基。我们也要认识到,2个小时的付出未必能“即刻生效”,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就让我们把时间留给孩子,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