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翔
本报讯 在吴兴区的一个水产养殖基地,养殖户老张近日站在水塘边,看着一群群螃蟹,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然而,就在几个月前,他还为资金短缺而犯愁。幸运的是,湖州银行及时为他提供了“蟹农贷”服务,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蟹农贷’通过‘一企一策’,为养殖户提供从饲料生产、水塘租赁到成品蟹回购的全链条金融服务。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养殖户季节性、轻资产融资难题,还有效降低了他们的融资成本。”湖州银行介绍。
去年以来,湖州金融监管分局在浙江金融监管局指导下,积极引导银行机构以供应链金融为抓手,不断完善“三农”金融体制机制,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水平,大力支持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截至去年底,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897.45亿元,较年初增长12.97%;普惠型涉农贷款平均利率4.74%,较年初下降0.3个百分点。
一直以来,农户经营规模一般较小,缺少抵质押物和担保条件,造成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效率较低、成本较高。为此,我市全面落实“连续贷+灵活贷”机制,推进无还本续贷、随借随还、中期流贷等服务创新,科学匹配贷款期限和企业生产经营周期,持续缓解贷款期限错配和转贷压力,降低融资成本。同时,针对农业产业的特点,创新农业产业金融模式,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市场”等供应链授信模式,对未来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建档、信用评级全覆盖,加强信贷支持,实现产供销产业链与金融支持紧密结合。截至目前,全市无还本续贷余额923.42亿元,同比增长41.41%
“当前,我市正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我们指导银行业积极对接,加强金融支持乡村生态环境治理,重点对接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智慧化管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农居环境改善重点项目,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湖州金融监管分局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完善“三农”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金融科技在农村地区的应用,提高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得性。同时,强化政银合作,通过打造政银联动的“三农”金融服务和乡村振兴服务平台,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城乡社会治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