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陆晓芬
市两会期间,共同富裕示范先行成为高频热词。
“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达到80万元以上,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以上”……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个个关于“聚力共同富裕示范先行”的数字,让代表委员倍感振奋、备受鼓舞。
连日来,代表委员建诤言、谋良策、出实招,为民之所盼划出重点,为政之所向锚定方位。
产业带动,铺就共富之路
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村要富、农民口袋要鼓,关键是要有好产业。
“滨湖六村抱团后,全年引进新产业新业态项目60余个、总投资超15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7个。”市人大代表、吴兴区织里镇副镇长何丹妮忍不住分享喜讯。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创新乡村发展模式和运营机制”,她坦言,六村组团发展虽有冲劲和机遇,但仍存在整体优势不够突出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创新市场化运营模式等,创造优势条件吸引更多人才和项目进村。
市政协委员、德清禾谷千家家庭农场负责人汪加南一直关注着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他的农场种植着火龙果、黄桃等,每到丰收季,吸引长三角地区游客前来采摘,虽然发展不错,但汪加南对经营农场带动周边村民发展农特产业有更深入思考。他标注出政府工作报告中“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今年我和村民规划了大马士革玫瑰种植园,从种花、赏花、卖花到加工产品,形成一条全产业链的同时,盘活农村闲置资源”。
代表委员表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农村富民产业升级,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必能让村民的生活红红火火。
就业优先,守住幸福底线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推进共同富裕,必须稳就业增收入。
过去一年,全市深化“扩中提低”行动,城镇新增就业7.7万人,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8%……代表委员点赞一个个数据和一项项举措。
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来自妇联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孙晓长期关注妇女家门口灵活就业问题。去年,全市共培育“巾帼共富工坊”92家,带动480名低收入农户年人均增收2.3万元。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打造就业友好型城市,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她很有感触:“今年全市将新建‘巾帼共富工坊’100家,提供技能培训、创业孵化等创就业服务,实现家门口幸福就业。”
“就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民生冷暖,一头连着企业运营、宏观经济,去年政府牵线搭桥,帮助企业招到亟需人才。”市人大代表、沃克斯迅达电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高云龙表示,受人口结构和经济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影响,劳动力供需两侧出现较大变化,社会就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他建议,政府牵头成立云平台,用信息化、大数据搭建起用人单位与择业人员之间的桥梁。
代表委员还一致提到,实现高质量就业,还应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权益保障和服务工作。
服务优质,增进民生福祉
共同富裕不仅要富口袋,还要富公共服务。
全部区县达到省教育现代化发展A等水平,公立医院改革连续6年领跑全省,新建城市书房、文旅驿站、乡村博物馆等新型文化空间49个……去年,一项项做到心坎上的民生举措让群众的幸福更有质感。
“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要面向基层,高水平健康可以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和保障。”市人大代表、长兴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杨海峰开门见山,近年来,为解决群众就医难、就医贵等问题,湖州出台创新惠民措施,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她建议,要加大医疗智慧化建设投入,通过建立长效机制,让更多优质资源要素下沉到基层。
作为教育行业的从业者,市政协委员、安吉县第四小学教师姜乐乐始终心系孩子。“深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护航行动”,政府工作报告里的一句话,让她动容。“身体动起来,心理就更健康,家庭、学校、社区乃至全社会要为孩子们‘跑跑跳跳’创造更多有利条件,让孩子玩起来、动起来、跑起来,让体育真正为每个孩子的成长加油、赋能。”她说。
钱包再鼓一点、公共服务再好一些,群众对美好生活始终向往。会场内外,代表委员表示,新起点再出发,拓展成果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把蓝图变为现实。
(记者 吴拯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