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则名
得益于吴兴区爱山街道利民社区干部的主动服务,辖区商户湖州鑫格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最近享受到了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国补政策。“以旧换新政策惠民生、利产业,但落地过程中商户和消费者存在认知盲区,社区干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提供了细致入微的服务,有力带动了我们商铺近期的销售量。”企业总经理高兴良说。
去年以来,我市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利民社区的干部因此有了更多时间服务企业和群众。该社区位于湖城爱山商圈内,辖区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由天杏园、众鑫广场、加利广场、天元颐城、东吴国际广场5个商住区域组成,现有居民 2078户,常住人口3350人,流动人口3000余人,商铺700多户。
“由于区域位置特殊、人口基数大,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社区是调研和视察的热门地点,最高峰时有16家单位在此挂牌设立点位。”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范纯一介绍,去年以来,随着考核和任务的“瘦身”,这些牌子被相继摘除,59项原来需要社区开具的证明被清理,干部与群众在一起的时间相比以往多出了近一倍。
牌子拆除、事项精简,与之相应的“考核烦恼”也少了。网格员朱美诺是社区11名干部之一,现在,她每周有4天以上的时间用来入户走访。“过去,每周都要填十几张表格,仅手机上需要操作的政务类应用程序就有10多个;有时为了不同条线的考核,同一活动还要换几次不同颜色的马甲拍照打卡。”朱美诺坦言,这样的情形如今明显改善。
基层减负有效推动干部转作风、提效能,更好地激发了创新活力,推动社区在改善治理、优化服务方面拓展新路径。利民社区创新提出开展“民情记事本”活动用来代替台账,更好地倾听百姓心声、了解民情民意。数据显示,去年以来,社区干部累计走访商户和群众1700多次,收集需求130件,化解矛盾纠纷80余起。
串门户多了、坐板凳多了,社区干部与居民交上了朋友,与社会各界联系也更加紧密,更便于整合各方资源为社区居民服务。邓梅是社区干部在走访中认识的青年创业者之一,有感于当地优质的营商环境,她决定今年成为利民社区的“强社合伙人”,为社区居民打造一处“艺术夜校”,助力提升社区及周边的便民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