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唤醒古村从“新”出发

  报道称,长兴县泗安镇上泗安村,“90后”运营团队与“60后”村书记相遇,三次质疑、三次磨合,这场“代际对话”接连收获惊喜,让美丽古村擦出流量“火花”。

  义皋村、东衡村、鄣吴村……湖州历史悠久,太湖南岸孕育诸多“活化石”。当下,这些古村落应如何保护与发展,才能再度激发“年轻态”?实践证明,解决这一问题,或可从“新”出发。

  以“新姿态”突围。“千万工程”二十年迭代升级,“一村一品”“保护先行”的理念为古村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底气,但好物不能“养在深闺人未识”,与其被动等待,不如积极“触网”。配合数智AI、新媒体等技术,古村走出“舒适区”,不是被观赏的“盆景”,而是讲故事的主角,卖吆喝才好觅知音,将“沉睡”资源链上年轻人的心。

  以“新组合”破题。古村走入大众视野,还须抓准“人脉”,既要借力青年群体的潮玩理念,也要依托老一辈对乡土文化的深刻理解。上泗安村两代人的三次碰撞,实则是传统经验与年轻思维的化学反应,新老搭档打造出和谐的“青创生态”,不断滋养传统村落,从“静态守护”变为“动态生长”,用旺盛的生命力接住“泼天富贵”。

  以“新味道”出圈。江南古韵、烟火气、“慢生活”是湖州古村的魅力标签,简单“卖风景”,不如探寻人文历史,找特色、抓兴趣点,为游客持续输出优质内容。比如,义皋村将溇港水利工程作为沉浸式研学项目;小沉渎村的餐厅推出“太湖限定”酒酿拿铁;潞村《典籍里的中国》陈列馆,游客可以与全息投影的古代先贤“对话”……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把老传统和新潮流的味道调好了,也是解开流量密码的关键。

  当然,古村焕新不能“盲目”,必须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守好这份乡愁。当咖啡店、网红墙、“想你的风”成为标配,难免陷入“千村一面”的泥潭,倘若失了本色,黄金也要变黄泥,唯有寻找不可复制的“文化基因”,彰显差异化特色,才能跳出“昙花一现”的流量周期。

  (张钰苑)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时评
   第05版:深度
   第06版:民生
   第07版:区县
   第08版:综合
唤醒古村从“新”出发
年轻干部当践行“长期主义”
医“AI”之争
以奋斗之名 绽时代芳华
养老机器人:标准落地,未来已来
送“立功喜报”为何要敲锣打鼓
彩礼“限高”建议价值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