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追求卓越,才能问鼎高峰!这是市党政代表团赴厦门泉州学习考察带来的重要启示。
“不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这是2005年,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安踏创始人丁世忠喊出的梦想。正是在这样的豪情壮志和卓越追求下,安踏从一个主营运动鞋服的消费零售企业,成长为国内首屈一指的“运动科技”企业,成为敢与耐克等品牌掰手腕的“世界安踏”,年营收突破600亿元大关。无独有偶,南王环保科技以“奋斗十年,世界第一”的志向,把小小的环保纸袋做出了18.5亿元的年产值;达利食品则凭借“在中国有人的地方就有达利”的气魄做成了年产值超200亿元的龙头食品企业……食品、鞋子、纸袋,就是在这些并不起眼的细分领域、甚至是很多人瞧不上的“落后赛道”,泉州却诞生着令人刮目相看的百亿企业、千亿行业,让考察团成员由衷地钦佩与赞叹!一个个做事极致的企业、一桩桩追求卓越的事例,无不在启示我们:没有落后的赛道,只有落后的观念。传统产业不等于劣势产业,更不是毫无价值的“发展荒地”,只要我们志存高远、坚持定力,深耕每一个行业,吃透每一个领域,再传统的赛道上都能遇到美丽风景、创造不朽传奇。
一个产业如此,一座城市亦如此。现代体育产业集群产值超8000亿元的泉州,在本世纪初也曾面临传统产业同质化竞争、产能过剩等问题。但当地审时度势,没有这山望着那山高,没有放弃自己的传统优势,而是通过做精做深、高端化转型,让服装、鞋帽等产业向着“微笑曲线”两端不断延伸。
泉州无愧是“民营经济第一城”,厦门的今天同样令人惊艳!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这是一座充满闽南风情、海滨风光、文化底蕴的旅游城市,因其“海在城中,城在海上”的独特空间布局而频频出圈,被誉为“初代网红城市”。你可曾知道,这背后,是“爱美”的厦门对颜值的极致追求。从1988年开启筼筜湖治理,到后来形成“从山顶到海洋”保护治理大格局,无论经济发展面临多大挑战,生态治理37年从未停顿。厦门已经把最优质的生态作为“生命线”,融入城市的发展肌理。正是对美的卓越追求,有力驱动这座美丽城市迈进国际化现代化大城市行列。
湖州与厦门、泉州都是总书记特别指引的城市,都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湖州处在长三角地理中心,区位、交通、生态等叠加优势明显。坐拥这些优势,我们没有理由不扪心自问:我们有绿色发展等明显优势,为何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增量不足?我们有不少历史经典产业,为何却鲜有“时代经典”?我们有不少推陈出新的科技成果,为何转化通道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堵点?相比厦门、泉州,或许我们存在城市能级、地域传统等客观条件制约,但根本差距还是在于卓越的追求、一流的标准、争先的理念。试问,各地各部门爱拼敢赢的劲头足不足?干部队伍跳起来摘桃子的意识强不强?广大企业家“不当龙头睡不着觉”的野心够不够?
做就做到最好,干就干到极致。追求卓越,需要全市上下始终牢记“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路走下去”“一定要把南太湖建设好”“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等重要指示要求,坚持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这一城市定位不动摇,实干争先、不懈攀登。唯有在站位、理念、作风、格局、措施等方面全方位高标准自我要求,勇于树立远大志向、确定卓越目标,才能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创造新传奇、问鼎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