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根鱼竿”钓出三次收益

菱湖镇休闲渔业链起乡村共富路

  记者  汉霖  通讯员  宋豪亮

  本报讯  走进南浔区菱湖镇福芯农场的鱼塘边,只见近日来自省内各地的钓鱼爱好者们“排排坐”,熟练地抛下鱼竿。“这里鱼种丰富、环境好,还能体验渔文化,这么远来也值!”来自台州的游客王先生说。

  在农场入口处,10多个专业钓台沿水岸线次第排开,公示牌上“4小时550元”的价目表清晰可见。农场负责人付剑峰介绍,农场月均人流量超2000人次,约60%为月均到访5次以上的“铁杆钓客”。

  “虽然单次消费不低,但综合渔获价值和文化体验,性价比反而更高。”自由职业者谢群彪的消费记录更具说服力:过去2个月他累计到访27次,带动8位朋友成为新客户。“现在每两三天就要来甩几杆,这里既是竞技场也是社交圈。”谢群彪说。

  而资深钓客夏夜创下单次115公斤的渔获纪录,则展现了农场“丰俭由人”的运营智慧——钓客可选择将渔获交农场回收变现,或带回家与亲友分享。这种弹性机制使夏夜这样的技术型玩家既能享受竞技快感,又不至造成资源浪费。

  “一条鱼从入塘到出塘,能为产业链创造三次收益,这是我们探索出的共赢模式。”付剑峰算了一笔经济账:游客为塘里的鱼支付门票费用为“初次创收”;农场以市场价回收渔获后由合作企业进行二次流通是“二次增值”;最终这些带有“菱湖认证”标识的水产品通过冷链物流发往长三角各大商超,实现“三次溢价”。

  菱湖镇素有“中国淡水渔都”之称,淡水鱼养殖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范蠡所著的《养鱼经》。近年来,随着传统养殖业竞争加剧,当地依托“渔文旅”积极探索渔业转型升级路径,而垂钓热度的持续攀升,带动了菱湖镇周边产业的联动发展。

  据相关统计,菱湖镇每月有超过5000人次游客涌入各大渔场,除了钓鱼,其中约30%的游客都会购买当地特色农产品,如菱湖爆鱼、青鱼干等加工品,部分游客甚至选择留宿周边民宿,进一步拉动消费。去年,菱湖镇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21亿元,其中休闲渔业贡献率超过10%。

  从“靠天吃饭”的传统养殖,到“靠鱼生金”的多元业态,一根钓竿撬动乡村振兴棋局。“立足资源禀赋、融合创新思维,未来要将传统垂钓持续拓展为涵盖渔事体验、文化研学、美食品鉴的复合型消费场景。”菱湖镇表示,即便是一条平凡的淡水鱼,也能“游”出产业升级、文化传承与农民增收的共富新路。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视野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时评
我市产业发展“新”意盎然
省工信院来湖指导产业发展
“专班专员专策”助企稳产扩产
我市召开电商开门红推进会
创新赋能制造高端化
我市举办统计法治业务培训
海关精准服务 助力“萌宠”出境
设备更新再贷款推进会召开
“一根鱼竿”钓出三次收益
长兴推进公积金规范化缴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