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浙江敏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奕
3年前,我从杭州回到湖州乡村。许多人问我,为何要回到田间地头?答案就藏在这片土地的一草一木里。乡村是我的家,更是我梦想扎根的地方。
初到吴兴高新区双丰村时,村里多是闲置的宅基地和传统农田。我曾在杭州建德种水稻,也做过汽车行业,但心里总惦着农业。2022年,吴兴高新区的招商政策吸引了我,双丰村离太湖200多米,水系发达,整村运营的潜力让我一见倾心。
来到湖州后,第一件事就是改造那片荒废的宅基地。20亩地,杂草丛生,我却看到无限可能。木屋、吊床、五彩花园……“半糖稻田”咖啡馆诞生了。开业那天,一位上海游客捧着咖啡感叹:“原来乡村可以这么美。”
妻子爱打卡网红地,我便将这份浪漫融入乡村——吊床轻晃,孩子们在花丛中奔跑,年轻人举着相机记录稻田与晚霞。咖啡馆通过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火了,游客络绎不绝,村民们都惊叹:“这还是我们村吗?”
我的“老本行”始终是种水稻。与中科院合作后,我引入五彩水稻和巨型稻。秋收时,稻穗沉甸甸压弯枝头,五彩稻浪如油画铺展,村民打趣,种了一辈子田,没见过这么“花哨”的。这些作物不仅让双丰村有了“网红稻田”,更让村集体增收。科技赋能农业,土地焕发出新生命。
乡村的活力,需要年轻人的回归。之前,有个孩子捧着稻穗问我:“叔叔,大米真的是这样长出来的吗?”他眼里的光,让我想起自己初学农耕时的热忱。我计划与中科院打造研学基地,让孩子们光脚踩进泥田,亲手插秧、收割。未来,这里将播撒更多农业知识的“种子”。
党委政府的支持是底气。道路修缮、绿化建设,吴兴高新区“有求必应”;村民的和善更让我动容。如今,双丰村正从传统村落蜕变为农文旅综合体,“咖啡香”与“稻香”融为一体。
傍晚,我常坐在咖啡馆的吊床上。夕阳为太湖镀金,远处研学基地的灯光渐亮……累吗?当然。但看着这片土地因我们而改变,所有的疲惫都化作甘甜。湖州给了我扎根的土壤,而我和乡亲们,正在这里种出不一样的风景。
(记者 张翔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