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文物古建免受“心腹之患”

我市打出组合拳击退“白蚁军团”

  记者  徐斌姬  尹维

  本报讯  记者日前来到南浔古镇景区,一块智慧大屏映入眼帘。“这是景区内安装的白蚁防治监测平台,如果白蚁智能化监测装置感应到轻微的白蚁活动信号,系统会立即向我们推送预警。”南浔区住建局住房管理科工作人员葛金海介绍,接到预警后,白蚁防治人员将携带专业设备迅速抵达现场,通过科学的灭治技术清除隐患。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市古建筑众多,且多为木结构,而每年3至 6 月为白蚁繁殖期,这些承载着千年文脉的建筑便面临“心腹大患”。市白蚁防治专家陆永强告诉记者,白蚁能破坏房屋的木质结构,导致建筑物的承重部位受损,甚至造成房屋瞬间倒塌。

  如何加强历史文化建筑保护,防止宝贵的文化遗产遭受白蚁侵害,同时建立防灾安全保障?记者从市建设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全省“一村三名”白蚁防治专项活动,对全市22个蚁害严重传统村落、18个蚁害一般传统村落及83个历史建筑开展综合治理,小西街历史文化街区白蚁综合治理、德清县新市镇白蚁综合治理、南浔古镇白蚁综合治理3个项目获评全国优秀示范。

  在此期间,我市以南浔古镇为重点突破口,打造白蚁综合治理示范标准工程。2023年,当地投资251万元,在古镇1.68平方公里核心保护范围内安装智能白蚁监测装置1189套。“就像给古建筑装了‘电子哨兵’,实现365天实时在线监测。”葛金海说,整个监测系统覆盖小莲庄、嘉业藏书楼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引入以巢群所有个体为靶标的白蚁防治新技术,通过有蚁报警、精准化、可视化新模式,实现白蚁防治智能化。

  在科技赋能的同时,我市更注重生态防治理念的落地。在中心城区小西街历史文化街区,白蚁防治人员近日为诱捕器添加药物,并仔细检查钮氏状元厅等重点文保场所情况。

  “在白蚁纷飞的高峰期,我们每周都会对重点文保单位进行检查。”湖州威灵有害生物防制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冯雅婷告诉记者,防治团队遵循低毒、长效、环境友好的用药原则,采用“粉剂 + 饵剂”组合技术,在白蚁活动处喷洒粉剂,使白蚁互相传染,这种精准打击既减少了化学药剂使用量,又能有效控制白蚁种群数量的壮大。

  据悉,小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内有省级文保单位2处、市级文保单位3处、区级文保点5处,通过为期3年综合治理,有效控制核心保护区范围内的白蚁危害,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白蚁危害率下降95%以上。

  “古建筑是活着的历史,必须用匠心守护好这些文化根脉。”市建设局住房建设管理服务中心表示,接下来将通过强化全流程监管、完善长效巡查机制以及深化跨部门协同治理,进一步强化白蚁防治,守护好穿越千年的古建筑。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黄浦江源迎来全国赛事
让文物古建免受“心腹之患”
“三断”应急通信实战演练开展
将军里商业中心热闹开街
“感恩医路行”新添和孚工作站
企业用水实现“接诉即办”无延时
吴兴设立补贴申领专窗
玩转“它经济”
用“一杯奶茶”激活百亩田园
瘦身“湖州心”动力更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