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俞黎新
本报讯 在吴兴区织里镇振兴夜市上空,执行空中巡逻任务的无人机近日在晚饭时间段通过热成像系统发现了一起醉酒争执纠纷。织北派出所立即精确定位,调度距离最近的巡逻警力到场处置。从纠纷发现到妥善化解,仅用时3 分钟。这是织里镇创新建立联勤共治工作站、护航夜间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振兴夜市原本是织里镇振兴片区的一个停车场,2023年底,织里镇政府将这里改造为夜市专用场地。现在每天晚上6时,振兴夜市就热闹起来了。老北京爆肚、冰糖炖梨、铁板鱿鱼等美食摊位依次排开,锅铲的碰撞声、烧烤的滋滋声相互交织,吸引着顾客穿梭其间。琳琅满目的各色小吃,让振兴夜市成了织里的网红打卡地。
为了守护这份烟火气,织里镇创新建立“1+3+5+N”联勤共治机制,设立振兴夜市联勤共治工作站。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夜市警情同比下降65.8%,周边路段拥堵指数下降33.3%。
“我们以工作站为平台,整合多方力量实现一站式治理。”织里公安分局介绍,该机制以企业主体运营管理为1个核心,公安、综合行政执法、社区3方驻点值守,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应急管理、消防救援、文化广电旅游等5部门定期巡查,并发动平安大姐、织里义警等社会组织参与治理。夜市及周边区域各类投诉纠纷明显下降,其中占道经营、噪音扰民、矛盾纠纷上月警情数同比分别下降21.6%、13.7%和27.5%。
针对夜市治安特点,工作站创新建立立体化巡防体系:内圈“人巡+犬巡”、外圈“车巡+摩巡”、 全域“视频巡+无人机巡”,今年以来实现警情快处率同比提升 65%,夜市后半夜涉酒滋事、聚众斗殴案件“零发生”。同时,多部门联合开展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检查,已指导消除各类安全隐患39处。
工作站还建立功能型党支部,通过评选“党员示范摊位”“平安商户”等方式,引导商户参与自治。定期召开商户恳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如今,振兴夜市不仅成为当地夜经济的亮丽名片,更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