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邵丹红
本报讯 记者日前走进长兴港务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只见轮船鸣笛起航,货车来回穿梭,浙江锦睿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的集装箱正有序装船,企业负责人王震看着提单上的“长兴启运”字样,给记者算了笔经济账:“改走CCA模式后,单个集装箱运费就省了约1300元,交货周期也缩短了三四天,这对我们公司每年近万标箱的运输量来说,可是笔大实惠。”
这处曾经的“内陆港”,如今正以国际海运启运港和目的港的新身份改写外贸物流格局。去年以来,长兴县以全省首批“四港”联动示范县建设为契机,创新推出多式联运CCA模式,将宁波港的口岸功能“搬”到家门口。企业无需再辗转沿海,在长兴港即可完成提单签发、本地报关、查验、通关等全流程操作,货物装船即视同跨境离岸,实现了从“借港出海”到“在家出海”的转变。
降低企业物流费用是多式联运CCA模式的另一大优势。“我们通过联合宁波港、船公司等多方力量,形成‘干线船公司让利+港口费率优惠+政府专项补贴’的三维降本模式,让每个标箱的物流成本较传统公路直拖模式降低约1300元。”长兴县交通运输局介绍。截至目前,全县通过CCA模式发送的重箱已超9000标箱,为企业省下的物流费用累计突破1000万元。
效率的提升同样让企业尝到甜头。以往货物通过多式联运转至海港口岸报关,企业需提前7天准备,等海关检查通过后才能装船出运;如今在长兴本地即可完成报关等操作,流程压缩让货物交付周期平均缩短3至4天。“相当于给产品出口装上了‘加速引擎’,在国际市场上反应更快了。”王震笑着说。
此外,“家门口”便捷的国际物流通道还增强了本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该模式启用以来,长兴已与7家国际知名海运船公司签订CCA协议,进一步织密长兴港外贸航线网络。今年1至6月,全县海河联运外贸集装箱同比增长72%,为县域高质量对外开放提供有力支撑。
长兴县交通运输局表示,未来将持续放大内河水运“通江达海”优势,继续打造长兴对外开放“黄金通道”,在物流运输方式上为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