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 震
昨天,在湖州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群众性宣传月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发布了纪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二十人”“二十事”“二十例”,涵盖“绿色低碳先锋”“生态文明足迹”和“改革实践样本”。
20年,长路漫漫。回望过去,绿意盎然;当下出发,逐绿而行;展望未来,绿色满园。
“二十人”
——“绿色低碳先锋”接力前行
“我们家是四代治水,我父亲挑泥建设水利工程,我儿子守护河道治理,现在孙女也是一名‘河小青’,治水已成为我们家的传承。我还要继续治水,一代一代做下去。”拿着奖杯,站在台上的吴兴区织里镇伍浦村村民宋松元眼神里略带紧张,又满是自豪。
湖州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过程中,汇聚了无数人的前赴后继与凝心聚力。翻开“二十人”的榜单,有企业家、农民、社区工作者、环保志愿者。
他们,带着泥土的芳香。余村历任村“两委”班子坚持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路子,让余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宝朱鹮“守鹮者”团队使德清朱鹮种群数量从最初的10只增长至 669只,培育出全国最大的朱鹮人工繁育种群;浙江庆渔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杰带领当地渔民智慧、高效、生态养鱼,让绿水变出更多的“真金白银”。
他们,凝聚着几代人的智慧。宋松元家庭四代人跨越半个世纪接力治水,成为全民治水的生动缩影;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深耕储能领域绿色低碳转型,20多年来带领新川村转型发展,让该村成为了有名的“富美村”;湖州荻港徐缘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敏利20余年间执着保护、传承、利用、发展桑基鱼塘。
他们,履行着担当与使命。湖州市公安局南太湖新区分局民警陈飞建立“生态警长+网格员+志愿者”联动机制,365天守望山水;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鲵护卫队队长汪贤挺带领小鲵护卫队成员常年驻守高山,让安吉小鲵野外存活率从之前的不足5%提高到70%;吴兴区爱山街道狮子巷社区党总支书记崔庆峰开辟的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绿色家园新路径,让社区成为居民的幸福家园。
20人,是346.5万湖州人的缩影,他们用脚步丈量绿色,用坚持收获幸福,让绿色成为湖州人的接力追求。
“二十事”
——“生态文明足迹”催人奋进
湖州生态文明建设之路,遍布精彩足迹,“二十事”历历在目。
这里有一个个“时代锚点”。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15年再次考察安吉余村。
这里有一次次“破局前行”。2001年,安吉县制定《关于“生态立县——生态经济强县”的实施意见》,首次提出“生态立县”发展思路;2022年6月,在全市全面启动“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打造“三个闻风而动”品牌。
这里有一个个“全国引领”。2014年5月,湖州成为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22年7月,国务院批复湖州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2022年12月,湖州被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第十五次会议(COP15)认定为全球唯一的生态文明国际合作示范区。
当历史浪花激荡、时代号角吹响,湖州的绿色之路愈走愈宽,一路生花。
“二十例”
——“改革实践样本”激荡时代
“我们将‘两山合作社’比作‘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接下来将继续排摸山水林田湖草里的闲置生态资源,吸引更多的力量参与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安吉“两山合作社”执行董事计林龙说。
启动仪式上,计林龙分享的创新构建“两山合作社”机制样本成为“二十例”之一。这“二十例”,都在阐释和探索如何把绿水青山转化为更多的金山银山。
这里有争当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典范。高质量推进南太湖治理和开发利用,让“太湖美”的歌声悠扬;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对外传播高地,让湖州的生态故事被全球知晓。
这里有争当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典范。河湖长制如今在全国推广,绿色矿山建设让矿业发展绿意盎然,生态共治中心实现区县全覆盖。
这里有争当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典范。从推进“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改革,到高质量打造内河水运绿色样本、全国首创碳效评价体系改革、创新发展“创谷经济”,再到全面推进“以竹代X”,湖州步履不停,让绿色成为城市的靓丽“底色”。
这里有争当推进绿色共富示范先行的典范。打造生活垃圾分类湖州模式,全市生活垃圾总量连续5年实现负增长;创新构建“两山合作社”机制,加快“生态产品”向“富民产品”转变;打造绿色共富五大模式,去年全市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超95%;探索青年入乡新模式,目前乡村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1.5万名;构建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水治理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这里还有争当实现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典范。我市构建立法、标准、体制、数智、文化“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提供“湖州经验”;创新实施“绿色GDP”考核,创新生态文明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创办《看见》栏目,实现从媒体监督向全民共治共享的转变;打造“法护两山”政法综合体,用法治守护绿水青山。
20年,再出发。展望明天,湖州将继续逐绿前行,让绿色成为湖州发展的坚强动力与不懈坚持,努力绘就一幅以绿为底的大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