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双创”引擎 拓展人才逐梦空间

——访市产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潘自敏
湖州晚报 2022年05月09日 李华

  H记者 李华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对于稳定和扩大就业、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第四批“共富班车”项目之一的创业互助班车,精确定位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应届毕业生等重点群体,通过资金支持、增信支持、智力支持,补齐其在启动资金、技术转化、供应链渠道、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短板,提高相关人群的创业积极性和创业成功率。

  启动创业互助班车有何目的和意义?要开好这辆班车,我市将在哪些方面持续发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市产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潘自敏。

  记者:启动创业互助班车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潘自敏:近年来,国家、省、市先后出台了鼓励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但是落实到信贷资金支持上,由于创业企业资产少、营收低、风险高,普遍存在贷款总额少,贷款时间短等问题,极大限制了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应届毕业生、高素质农民四类“扩中”人员的创业热情。另外,这四类“扩中”人员具备的创业基础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上,在技术转化、企业管理、市场销售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创业互助班车将民建湖州市委会的产业资源优势、市产业集团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优势和湖州银行的信贷主体优势相结合,打通堵点,实现跨领域联动,构建以政府性担保先行,创业辅导跟进的体系化创业服务平台。以增信支持、资金支持、智力支持、资源支持实现产业赋能,助力乐业湖州、科技富农、金融惠农三辆先发班车。

  记者:班车启动后,将采取哪些创新措施,提高相关人群的创业积极性和创业成功率?

  潘自敏:按照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全国人才创新创业理想城市”目标要求,民建湖州市委会、市产业集团、湖州银行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瞄准“扩中提低”改革赛道,以社会化、市场化方式扶助创新创业为抓手,破解创业过程中资金、增信和市场“三大痛点”。

  宽松准入,优惠让利。湖州市正策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在原有政府性担保基础上,对四类人群的创业担保需求,特别是创业企业的融资担保,实行宽松准入。面向全市征信情况良好,资金用途明确的非限制类行业创业主体,取消传统反担保条件限制要求,以纯信用担保方式落实“见贷即保”。同时实施最优惠保费机制,原则上保费低于标准30%以上。此外,为持续招引优秀人才落户我市,对实控人非湖州本籍,但注册地在湖州的创业企业,提供同等服务。

  专项授信,绿色审批。湖州银行专项核定50亿元创新、创业定向信贷规模,配套正策担保的政府性担保服务,形成标准化、批量化产品。同时,为该产品设立申请、审批绿色通道,降低准入门槛和条件,与正策担保一致取消反担保等措施,降低借款利率,进一步扩大创新创业群体的覆盖面、资金获取的满足率,降低创新创业成本,服务全市低成本创业之城建设。

  聚智引才,多跨联动。发挥民建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色,依托企业家协会等优势平台资源,引入民建智库、产业龙头企业等资源,通过“创业论坛”“湖海联盟”等载体,为相关创业企业提供专业化、一对一的咨询服务、导师辅导等智力支持。同时,会同民建企业家会员和产业集团现有的基金等资金,为各类创业主体提供长期稳定的股权投资等支持,扶持各类主体持续健康做大做强。

  记者:如何保障班车行稳致远,实现“打造全国人才创新创业理想城市”的美好愿景?

  潘自敏:目前,民建湖州市委会、市产业集团、湖州银行联合成立“创业互助”共富班车领导小组,三方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担任“班车长”,协调研究制订贷款、担保等工作实施细则,建立高效便捷的协作机制,优化“创业互助社”班车特色产品,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用好产业集团和民建招商引才平台,建立“人才+资金+基金+园区”的融通新模式,助力创新、创业发展。

  力争在2022年至2024年,服务三万以上创业主体、辐射百万就业个体

  力争在2022年至2024年,注入资金总额两百亿元以上、新增税收贡献十亿元以上,实现整体让利亿元以上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