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查看更多内容
H见习记者 祝宏涛
本报讯 “周阿伯,今天雨下得太大了,出去不方便,我给你送来了已经烧好的菜,不够吃的话你再跟我说。”6月24日,吴兴区龙泉街道紫云社区公益积斤服务社团志愿者陈忆荃冒着大雨,敲开了孤寡老人周太平的家门,为老人送来了一盒盒冒着热气的免费菜肴。
陈忆荃告诉记者,周阿伯今年已经82岁了,是社区的资深居民,年少时双目受损,看不清东西,家里无儿无女,生活也比较困难。社区为照顾像周阿伯一样的独居、空巢老人,专门依托“平安健康聚乐部”成立公益积斤服务社团,把每周三、周末和节假日作为固定日,让志愿者上门服务老人。
“老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都是社区的关注重点。”吴兴区龙泉街道紫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戴荣黎说,为此,该社区与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志愿者团队“阳光医疗服务社团”签订服务协议,每周三下午及双休日为日间照料中心的老人们免费量血压、讲解健康知识。
除建立社团外,社区还创立微信志愿者服务群和巡逻队,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时刻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扩大服务范围。
戴上红袖章,拿上小喇叭,近日,巡逻队队员们像往常一样,在紫云社区开始了新一天的巡逻工作。“车子别堵在消防通道上,请开到停车泊位去。”“不能往河道里丢垃圾。”巡逻队队员陈长珍不时提醒着居民,居民也早已习惯了她善意的提醒,不少人回头向她打着招呼。
“有一次,我们在小区里巡逻,发现一位老人非常着急的地往外走。老人说自己忙着打扫卫生,忘记去接孙子了,现在正打算打车去幼儿园接小孩。听到这里,我马上电话联系社区,为老人安排车辆,带上老人一起去接小孩。”陈长珍说,“从那以后,大家觉得巡逻工作非常有意义,参与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为进一步满足“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需求,近年来,龙泉街道紫云社区以“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乐享紫云”为目标,以志愿者服务为抓手,以“敬老”“爱幼”“便民”“乐民”四条志愿服务线为主线,先后成立了“小荷”社团、“共鸣”社团、“晨曦”社团、“便民”社团、“生命科学”社团5大社团。目前该社区已有注册志愿者600人,流动志愿者30人,志愿服务队伍4支,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500次。
“这一个个独具特色的社会组织,涵盖了紫云社区生活的各个领域,致力于解决各类群众难题。”戴荣黎说,接下来,该社区将组织开展知识传授、技能传习、业务交流等学习培训,为志愿服务组织相关项目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培育志愿者骨干和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人才,推动志愿服务向专业化、精准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