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给2035的我” 应用场景二维码
在这缤纷多彩的世界中,希望能够保持初心,享受生活,在成长中一直能热爱并发扬传统武术,让更多人了解并加入武术行业。
——杨天莹 武术运动员
14岁的她,不骄不躁,稳扎稳打,梦想站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光芒。她是杨天莹,为追梦而生的武术运动员。
在大部分人的传统观念里,武术运动是男孩子的专属,力量、征服、击打,一个清秀俊美的小姑娘,怎么会选择这条路?原来杨天莹年幼时因为体弱多病,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父母就让她坚持武术训练,这一坚持,就训练到了现在,武术逐渐成为她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20年浙江省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上,12岁的杨天莹凭借实力获得了少年规定拳项目第二名。赛场上的她,英姿飒爽,气质尽显。生活中的她,则是一位活泼开朗的小姑娘。杨天莹说,“再苦再累的事情都要坚持,因为总有一天梦想会实现。”
与记者交流时,杨天莹礼貌地打招呼,飞扬的语调彰显着热情与自信。让人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体育运动折射在一个人身上所形成的独特气质。
“她是个特别有冲劲、有闯劲的小姑娘,优秀运动员最需要这种特质。”教练于健坦言,杨天莹在武术上的天赋也是非常突出,就是练武的苗子。在赛场上,她有一种超越年龄的自信,明艳动人。在武术套路的表演中,还有着很强的表现力,动作爆发力十足,完成的套路气势如虹,这让她在同龄的武术运动员中脱颖而出。
美丽花朵的盛开需要辛勤浇灌。2018年,怀着对传统武术的向往,杨天莹开始了她的逐梦之旅,进入到湖州市体育运动学校进行专业训练,从此也体会到了什么叫真的苦。每天,杨天莹和其他运动员一起准时来到体校武术项目训练房,在教练于健的带领下开始练习。
“这些人当中,最小的四年级,最大的高三,大家都有自己的‘体育梦’。”于健告诉记者,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把武术练好,把每一个动作做对,没有捷径可走,需要运动员年复一年的反复练习。
在这一过程中,也有不少和杨天莹一样一路走来却没有坚持到最后的孩子。“我有一个好朋友当时和我一起进的体校,后来因为受伤,再加上学习压力大,最终选择放弃这条路。”杨天莹说,练习武术确实有一定的危险,被刀、棒砸到是常有的事。
“前段时间我也受过一次伤,伤情比较严重,妈妈每天都要带我去医院治疗,原本我有了退缩的想法,但最后还是决定坚持下来。”杨天莹的这次受伤也是现实与理想的一次碰撞。她告诉记者,自从来了体校后,自己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除了很严重的伤情,小伤靠的是老师和同学帮忙,母亲也因为心疼想劝说她放弃这条路。
杨天莹为了自己的梦想始终坚持着。“梦想的路上肯定会有荆棘,我坚信在困难时忍忍就过去了。”她说,要么不做,要么就做更好!
在训练房里,对着一面落地镜,杨天莹正在练习南拳。“现在我已经很少指导纠正她了,这也证明了她越来越优秀。”站在一旁的于健教练对杨天莹抱有很高的期待。
武术比赛是一个追求细节的项目,即便天赋再好的运动员,也必须要花费长时间进行练习,打磨技术动作。想要成为顶尖的武术运动员,训练总是与枯燥相伴的,但杨天莹却乐在其中。她说自己喜欢武术这项运动,对于她来说,这是一个追求自我的过程,再枯燥的训练也能变成享受。
今年8月,杨天莹将代表湖州市参加省运会武术项目的比赛,拿金牌是她和教练共同的梦想。接下来的双休日、节假日,她会一直留校保持训练,为梦想作准备。对于在省运会上拿奖,她很有信心。
“2035年,我已经27岁了,相信我能继续在武术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发扬光大传统武术。”杨天莹说。
很难想象,在记者面前长相甜美可爱的小女孩竟已经拥有了六块腹肌,背后吃的苦可想而知。“这样的苦,早就习惯了。”杨天莹笑着说,每天身上淋漓的汗水,湿透的衣襟,是她追逐梦想的见证。
说起自己的父母,杨天莹觉得很有爱。“我能在这条道路上坚持下来离不开他们的言传身教。”杨天莹说,虽然父母没有刻意从小去培养她必须要学习某项体育运动,但在他们看来,学与不学全在兴趣,但如果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这是他们的教育原则。
“妈妈有时还会悄悄跟我说,如果训练太累可以偷偷懒。”她笑着告诉记者,妈妈有时得知自己受伤,都会心疼得让她休息一下,她会一直安慰妈妈:没关系,咬咬牙就过去了!
每当遇到这种情况爸爸都会和自己统一战线,一起劝说妈妈,让妈妈放心。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希望2035年的我可以不忘初心,继续在体育这条道路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将中国传统武术不断发扬并传承下去。
记者 王艳琦/文 钱龙/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