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查看更多内容
H记者 张璐
本报讯 日前下午三点多,南浔区中医院门诊大厅里,一位年轻人搀扶着老人进来,一位穿着红马甲的医务志愿者推着轮椅迎了上去。老人今年73岁了,前段时间因为扭伤了脚,所以行动有些不便。但是她本身有糖尿病和高血压,所以定期得来医院复诊配药。
“她今天除了去老年科复诊,还要配药,我们的医务志愿者会全程陪同,直到所有诊疗服务结束。”该院门诊部主任沈燕告诉记者,前一天老人的子女就打了预约电话,因为是复诊,所以她建议他们错开高峰期和中午比较热的时间来。
“看个病又不知道要多长时间的,他们还要上班,一直陪着也太耽误事儿了!”这位阿姨告诉记者,腿脚方便的时候还好,自己一个人能慢慢来,但年纪大了,有时候磕磕碰碰,一想到看病就心烦。
“腿脚不便的老年人看病就医难确实是个问题,所以我们医院在这个月中推出了专门针对70岁以上、行动不便老人的公益陪诊服务。老人或者家属可提前一天打电话预约患者服务中心的电话3019250,上班时间都有人接。”该院副书记、副院长黄小华介绍,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作为就医主体的老年人面对的难点痛点,也是医院打造“舒心就医”服务的重点。
“平时还是要多做一些运动,像这样给他做按摩,可以预防深静脉栓塞、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前天下午,该院康复科主任李得明和康复技师再次上门为增山小区68岁的杨师傅做评估和康复治疗,同时叮嘱家属注意日常的穿着、居住、活动、饮食等注意事项。
“像脑梗、骨折患者回家后,最好也能一直做康复训练,这样对他肢体功能的恢复会更好。”李得明介绍,杨师傅既往有脑梗死病史11年,目前左下肢活动和上肢活动都不利索。本来儿子在家还能背着下楼走走,但是受疫情影响,他儿子在上海工作回不来,所以老人的康复治疗就成了难题。
“这些患者住院期间我们就会了解他们的状况,如果确实有需要,又行动不便的,我们就会定期安排医生和康复技师义务上门为他们提供康复服务。”黄小华介绍,除了陪诊和上门康复,今年以来,该院在就医环境和为老人服务的提升上,也花了不少心思。比如今年夏天,特意在医院门诊大厅和大门口为患者、排队检测核酸人员和过往行人提供免费的消暑茶;定期邀请上级医院的中医专家一起进社区,针对老年慢性病等进行早防早治的健康宣教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