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似青山常乱叠

湖州晚报 2024年03月23日

  H姚新兴

  书房,古称书斋,是人们住宅内的一个房间,专门用作阅读、自修或文学艺术创作之用。书房一般讲究陈设雅致,环境洁净,除了藏书外,还根据各自的喜好,置古玩、盆景、书画,是文化人的精神场所。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当代人们的书房面积越来越大,除阅读、创作之外,还多了会友、品茶、展陈一些艺术品等功能。

  我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有了自己的书房,尽管面积不大,但工作之余,徜徉书房,静心自乐。当年我与谭建丞先生为近邻,他知道我有了一间书房,很是高兴,竟不顾九十岁高龄,登上我四楼的书房参观,并惠赐匾额“鉴清楼”一件和对联一副:“摩天黄鹄有奇翼,拔地青松挺劲枝。”

  一般的人认为,书房应该是书架上的书被码得整整齐齐,书案上一尘不染。大概是自己天性“懒惰”,我的书房总是理不干净。因而常常被内人视作“恶习”。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经济日报》常务副总编的罗开富先生来访,我在书房接待他。罗先生与内人的长辈有“患难之交”,故我们在一起比较随便,内人见到他,满脸“内疚”说,你看看新兴将书房搞得一塌糊涂,书乱放,真是不好意思。罗先生笑着道,这就是书房的样子,书房中书排得整整齐齐的,是给人看的,到处“乱放”,则自己经常在享受。后来我几次迁居,书房面积也有扩大,但“乱糟糟”的环境还是改变不了。但也奇怪,不管桌上多乱,如我要找东西,一找便准。2007年我退休后,在友人的支持下创办了“湖州谭建丞艺术馆”,在馆里还辟出了一间大大的书房,整天住拥纸堆书山之中,写文作画,不亦乐乎。

  2023年8月,上海著名画家韩硕先生来访,他见到我的书房说,你书房之“乱”,真可与我的一比。我有点将信将疑。说到“一比”,我想起当年曾拜访他的二哥,著名画家韩敏先生,先生烟瘾大,那天我陪他抽了9根,先生言,你的烟量可与我“一比”。临别他专门写赠书联:“茶烟痼疾,梅竹膏肓。”年前,我与以晨兄去上海拜访韩硕先生,韩先生的工作室位于徐汇区一小区内,足足有300平方米,窗外可见黄浦江,环境极佳,宽敞的墙面订着他正在创作的巨幅人物画“竹林七贤”,6米多长的画桌堆满了书、笔、画稿。随我同行的小外孙嚷嚷要画画,韩先生便在画桌上为她整理出一平方米的位置。先生说,他画画了就清理一下画桌,平时也就这样摊着,感觉也蛮舒服自然的。当然,也经常有人说他的画室有点“乱”,想帮他整理整理,他总是拒绝。前几年他的二哥韩敏先生过来,看到他的画室样子,大加赞赏,当场为他书写了“书似青山常乱叠”条幅。韩敏先生就将二哥的墨迹挂在画室,每天享受着眼前的“青山”。

  春节前,闵学林先生与他弟弟学功来访,闵老师问我,节前会将书房清理一下吗?我说前几天到过韩硕先生书房,他的书房比我还“乱”呢。韩硕先生说,自从二哥韩敏为他题了“书似青山常乱叠”句后,再也没有人说他画室“乱”了。闵老师言,那你也写一下这个句子挂着吧。我说这句子不能自己写,如自己写,就有点“自说自话”了,权威性不够。闵老师听罢,大声说道,“笔墨侍候”,便选取大号纯羊笔,用六尺宣,一口气写了三张。观其创作,笔畅墨酣,行云流水,真是享受。他说,一张送我,一张给他弟弟,自己留一张,也要体会体会“书似青山常乱叠”的意境。他弟弟说,跟随哥哥70年,是第一次得到哥哥主动赠送的书法,这与“青山乱叠”故事有关,与你的书房环境有关。

  “书似青山常乱叠”之句的出处,后来我查了,竟是清代文人纪晓岚为自己所作书斋联。下联应是“灯如红豆最相思”。想当年纪晓岚的书房肯定也是“乱”的,大概也不便多解释吧,就写了此联,挂于书房为告。有人曾请教闵学林先生,什么画是好的?答曰:你看着舒服就好,不舒服就不好。今言书房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