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记者 汤若静
共赴冰雪之约,共享奥运荣光,万众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已圆满闭幕。来自世界各地的奥运健儿奉献了一场场冰雪盛宴。在这背后有着成千上万“冬奥人”的努力,其中就有湖州高校的老师张涛。
1989年出生的张涛是山东曲阜人,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专业是冰雪方向。他从小就喜爱滑雪活动,从事滑雪运动十多年,2018年入职湖州学院开展体育教学工作。作为国家一级裁判,张涛2016年开始在单板滑雪世界青年锦标赛、2017-2018国际雪联积分赛、国际雪联高山滑雪远东杯赛、2017-2018年度全国越野滑雪青少年锦标赛、2018年全国跳台冠军赛等国际、国内的比赛中担任裁判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执裁中,他以精深的执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运动员和赛事组委会的好评。
张涛介绍,尽管他是体育专业,也有过多次执裁的经历,但要想符合冬奥会的要求,也需要进行再学习和线上线下培训,不断提升执裁水平。本次北京冬奥会裁判选拔工作,通过国际奥委会历时4年6次层层选拔,他最终以优异成绩被国际奥委会选拔为跳台滑雪和北欧两项(即越野滑雪和跳台滑雪)临场执裁的裁判员。
回忆起当时的心情,张涛说:“作为一名已经进入高校的老师,我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参与到世界最高级别的赛事中,这是一名体育人的最高荣誉,那一刻我也感到了肩上的责任。”
2022年1月21日,张涛与国内技术官员们到达张家口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开始赛前筹备工作。张涛说:“为了更好地服务冬奥,每天都会进入到比赛现场,进行赛前专业培训和实战演练。室外气温最低能达到零下二三十摄氏度,风吹在脸上都很疼,一待就是一整天。”
2月5日下午,北京冬奥会男子个人标准台资格赛在张家口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正式打响。赛场上运动员们脚踩雪板,驰骋冰雪,演绎着冰天雪地里炙热的活力与激情。赛场旁,作为临场执裁的张涛也投入到了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中。
跳台滑雪是滑雪运动的一个独立分支,是一种雪上竞技项目;北欧两项起源于北欧,由越野滑雪和跳台滑雪组成。作为临场执裁,张涛必须在自己的观测区域全神贯注记下运动员的双脚之间的距离点,同时给记录分数的裁判手势指示,整个过程只有几秒。
在当天的比赛中,张涛动作干净利落,每次有运动员着陆,都能在第一时间给出手势。张涛说:“这样的执裁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极大的专注度,运动员落地瞬间可能只有一秒,并且伴随着冰雪冲击,落地时都要仔细查看,确保在第一时间把正确的落地距离信息传递出去,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也是比赛开始那刻,我觉得自己的奥运梦成真了。”
从2月5日至2月17日,张涛持续担任跳台滑雪和北欧两项的临场执裁,从早上6点到晚上11点左右,张涛每天至少要执裁两场比赛,每场比赛都要持续近4个小时,不少比赛场次时间都是放在晚上。虽然辛苦,但张涛觉得很充实。“跳台滑雪和北欧两项对于运动员来说,都充满危险,但在纯洁的白雪映衬之下,看到每个国家的运动员展现勇敢、坚定、沉着的品质,我也为自己能够记录下这些成绩而感到骄傲。”
比赛服务之余,张涛也会利用难得的休息时间和家人进行视频通话,因为参加北京冬奥会裁判工作,张涛错过了自己孩子的出生,但家人都特别支持他的工作,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妻子还会经常用手机录下孩子的一举一动,发给远在张家口的他。
冬奥会已圆满落幕,现在张涛已经完成了“14+7”天的隔离监测,返回了湖州。“有幸能为冬奥会贡献一份力量,真的是一件兴奋的事。作为一名高校体育老师,也希望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融入冰雪项目。”张涛开心地说,比赛期间,他与来自四川、安徽、陕西等省份的高校老师交流,大家都希望能把这些冰雪项目融入南方城市,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为祖国的体育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