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宣德青花与海外贸易

明宣德青花缠枝花卉纹折沿盘

  青花瓷最早产生于唐代,元代景德镇烧制青花的技术已日趋成熟,到明代宣德时期青花烧造技术达到高峰。清代人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称:“宣窑青花最贵。”宣德青花瓷器胎骨精细坚致,纹饰自然生动,造型浑厚凝重,品种繁多,深受人们喜爱。湖州市博物馆收藏了一件“明宣德青花缠枝花卉纹折沿盘”,此盘菱口、折沿、弧壁、砂底。盘内饰青花缠枝花卉纹,盘外壁饰青花折枝花卉纹,折沿处饰海水纹。制作规整,纹饰雅致,砂底细腻,为宣德青花精品。

  宣德青花瓷之所以被人们推崇,主要与它的青花用料有关。明万历十九年高濂的《遵生八笺》中记载:宣窑之青,乃苏勃泥青。据学者考证,“苏麻离青”“苏勃泥青”“苏麻泥青”“苏泥渤青”等称谓当为同一进口青花钴料的不同译名而已,属于同一原料。因进口青花钴料含有高量铁元素,它一旦在高温还原的气氛中,就会显得有助熔的作用,同时料色注入胎骨,在青料凝聚处,往往呈现深浅、浓淡不一的蓝黑色,有凹凸不平之感。市博物馆藏的这一件宣德青花盘青花发色浓重,聚釉处明显可见黑褐色结晶斑,表明使用了进口钴料。

  由于中国青花瓷深受海外诸国尤其伊斯兰国家和地区人们的喜爱,海外需求市场广泛。明初,朝廷与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等海外国家建构的海、陆朝贡贸易,共同构成了中国青花瓷在广大伊斯兰国家和地区完整的贸易圈,并对双方的陶瓷文化交流产生深远影响。青花钴料的输入正是通过朝贡贸易这一重要途径完成的。具体有两种方式:一是明廷派使者出海进行朝贡贸易,或是直接与海外商人进行贸易获取,或是海外国王受到明廷“赏赐”后,再以朝贡方物的方式献给明朝皇帝,由明使代为收纳,最具代表性的是郑和下西洋。二是海外朝贡使团到中国向明朝皇帝“朝贡”方物。据记载苏门答腊在永宣年间来中国朝贡,所贡之物多为“宝石、玛瑙、水晶、石青、回回青”等,其中,“回回青”为用于明初青花瓷制作的进口钴料。

  朝贡贸易为中国青花瓷的制作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在永乐宣德两朝期间,青花瓷呈现独特的艺术风格,造就中国古代青花瓷制作的“黄金时代”。明中期以后,随着朝贡贸易的逐渐衰落,青花钴料的进口渐趋停滞,所以永宣两朝青花瓷的制作成为后人难以超越的经典之作。

  记者 姚玲利 整理

  文中素材由湖州市博物馆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城事
   第03版:文化
   第04版:码上湖州
   第05版:96345服务
   第06版:美食
   第07版:博览
   第08版:公益
我市公布第二批涉疫违法行为典型案例
31家“密室逃脱”“剧本杀”场所开展消防整治
沟通有成效 拆违无障碍
图片新闻
市区自来水厂 出厂水水质
宣德青花与海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