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铅蛋”点金术让百万吨废电池绿色重生

  记者  邵鼎

  长兴县,全国铅蓄电池重要生产基地。如今因为一个名为“铅蛋”的废铅蓄电池回收综合服务平台,这里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熟悉铅蓄电池行业的人都知道,以往一块块废旧铅蓄电池的无害化处理是一个棘手问题,而如今只需要历经一场数字化“轮回”,这些废弃物就能蜕变为可再生利用的宝贵资源。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铅蛋”。这一切,源自长兴县与天能集团共同打造的一套废铅蓄电池回收体系,在潜移默化中改写了废旧电池的命运。

  市经信局绿色制造处副处长徐英表示,这个以“铅蛋”命名的数字化平台,正通过“浙品码”技术为每块电池赋予唯一数字身份。从生产线上激光刻码的瞬间,到报废后进入回收网络,物联网传感器全程记录着电池的“生命轨迹”。

  天能集团参与“铅蛋”研发的员工李金龙表示,物联网技术实时捕捉电池位置,收运车辆路线动态优化,实现了“来源可溯、去向可追、监管可控、责任可究”的闭环管理。哪怕是偏远乡镇的一家电动车维修小店,也已被纳入这张数字大网中。截至目前,近9万家门店入驻系统,仿佛无数“神经末梢”,精准回收退役电池2532万组,总重超120万吨。

  “铅蛋”平台推出“每日报价”“回收行情”等功能,回收价透明可见,商户通过手机就能发起“我要转运”,系统自动匹配运力。同时,平台引入第三方财税服务,破解了个体户开票难题——目前已注册60余家,开票金额超2000万元。

  “铅蛋”并不止步于回收。它打通了“浙江e行在线”与“浙里无废”两大省级系统,串联起“消费者—门店—运输—处置”全链条,真正实现“每一块电池都能回家”。在处置端,金属与塑料回收率超99%,残酸回收率达100%,几乎实现对废电池资源的“全量利用”。如今,该模式已推广至全国24个省区市,还为超1000万辆非标电动车的淘汰置换提供了电池处置出路。

  据初步统计,产业链各环节主体经济效益提升13.8%,443家具备资质的回收企业入驻平台,占全国总量的80%。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广告
   第05版:深度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的方向坚定奋进
金价稳中有涨,消费还是投资?
项目建设挑大梁 工业经济挺脊梁
智造促减碳
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助企成长
数字化赋能点亮“新”未来
安吉查处一起非法雇佣童工案
纺织服装中小微企业转型集训
“铅蛋”点金术让百万吨废电池绿色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