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陆晓芬
本报讯 昨天,在南浔区双林镇北部现代农业产业园,浙江启智林科技有限公司一台170马力的农业机器人正沿预设轨迹实施深耕。“通过卫星导航与惯性导航组合,机器人行走偏差控制在2.5厘米内,设定范围后可昼夜连续作业。”启智林科技总经理王洋手持操作面板,屏幕实时显示土壤数据。这位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的青年博士,今年带领青年团队扎根乡村,围绕大田、果园、大棚等场景,研发出多款无人化智能农业机器人。
“‘新农人’已成为湖州乡村振兴的重要生力军。”市农业农村局介绍,前三季度全市新增现代“新农人”2.61万余人。他们在推动乡村产业升级、激活资源要素、带动农民共富等方面持续创造价值。
在安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500亩的青创园内创业创新氛围日渐浓厚。从摄影师转行蜗牛养殖的李太民与父亲李蒙康组成“父子兵”,他负责研学与销售,父亲专攻技术,把30亩基地经营得风生水起。“80后”梅佳伟的杜鹃园,原料从日本进口,经修剪后通过直播销往全国,即便花期已过,订单依然不断。青年返乡,平台是关键。安吉县农高新集团介绍,该园区通过统一流转土地、完善基础设施,实现“拎包入驻”,并提供前期免租金等优惠。同时,孵化平台内的高标准实验室免费开放,并配套建设了集公寓、超市、休闲于一体的农创社区。更重要的是,创业者集聚形成良性“生态圈”,推动交流合作、共同发展。
“新农人”蓬勃涌现,得益于我市在乡村人才振兴上的持续发力。近年来,我市构建起支持青年返乡入乡创业的多元体系,今年先后启动全省首个青年入乡实践站点、成立全国首个青年入乡发展学院,并推动全国首部青年入乡发展地方立法,全力支持青年入乡发展。
市农业农村局表示,我市将聚焦青年实际需求,全面优化政策与营商环境。根据规划,到2027年,全市力争集聚返乡入乡青年10万人以上,培育现代“新农人”6万人以上,新增青年创业项目1000个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