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汉霖
本报讯 如何让老年人从容跨越“数字鸿沟”,共享科技发展的红利?南浔银行近日交出了一份温暖而有力的答卷——通过创新推出养老服务爱心卡混合支付模式,以金融科技的力量,为银发群体的日常消费支付开辟了一条便捷、灵活的新路径。
“呀,积分不够了,这可怎么办?”在普康养老社区食堂,72岁的王阿姨端着选好的餐盘,看着爱心卡刷卡机上显示的“积分余额不足”,有些手足无措。
就在这时,食堂工作人员提醒:“阿姨,现在可以用现金补差额啦。”王阿姨掏出10元现金交给工作人员。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随着“嘀”一声响,刷卡机屏幕显示“支付成功”。
这一场景,正是南浔银行爱心卡混合支付模式惠及老年人的生动缩影。长期以来,养老服务爱心卡采用先充值后消费的单一模式。这种模式虽然简单,却存在余额不足时需反复充值,支付场景受限等不足。还有一些老年人因不熟悉智能手机操作,对爱心卡望而却步。
在浙江农商联合银行的指导下,南浔银行敏锐捕捉到老年人群体的需求,联合南浔区民政局、建达设备商等多方力量,以技术融合与模式创新为核心,率先在湖州农商银行系统内启动爱心卡支付体系升级工作。
南浔银行聚焦老年人支付场景中的“最后一公里”难题,精心打造了3种混合支付模式,以“积分余额”为基础,灵活结合多种支付方式,实现“随心付、安心用”。其中“积分余额+全渠道支付”支持银行卡、移动支付等多渠道补充支付,满足老年人多样化消费需求;“积分余额+小额免密支付”则针对小额消费场景,实现“一挥即付”;“积分余额+现金支付”保留现金支付渠道,尊重老年人支付习惯。
南浔银行表示,将进一步优化爱心卡功能,拓展应用场景至医疗、旅游、家政等领域,并探索“语音支付”“人脸识别支付”等更智能便捷的支付方式。同时,银行将联合社区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帮助老年人熟悉使用流程,夯实金融服务适老化的社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