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军洞”里的红色往事

  记者  崔吉丽   

  3月16日,春雨蒙蒙。沿着蜿蜒曲折的公路,记者驱车来到安吉县章村镇高山村桐王山的山脚下,然后再顺着一条泥泞的山间小道来到海拔800米处,便看到了掩映在青山翠竹间的“红军洞”。

  从外观来看,这是一个浅浅的天然溶洞,宽7米左右,口高约4米,正面呈三角弧型,侧剖面呈三角型向里收缩。“原来就是个普通的小山洞,因为有了跟红军有关的故事,才口口相传有了 ‘红军洞’这个名字。”伴随着簌簌的细雨声,今年71岁的高山村村民吴焕玉将这段尘封的红色往事娓娓道来。

  1935年下半年至1936年初,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余部——皖南独立团,为打通与浙西南的联系,多次到孝丰、昌化一带活动。 1936年7月中共上浙皖特委成立后,特委独立营和红军皖浙赣独立团部队,曾抵达章村、杭垓等地,一边开展游击战争,一边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打击反动势力,坚持了半年之久,直到1937年春西撤。由于当时斗争环境十分严酷,大多数红军伤员只能安置在野外,高山村的“红军洞”就是其中一处。

  “我听老一辈人说过,当时在洞里养伤的是两名很年轻的红军战士,他们在一次战斗中腿受了伤,没法跟着部队翻山,所以被留在了我们村养伤。住在村里不安全,才被悄悄转移到了‘红军洞’。”吴焕玉回忆道,原来洞口周围不是竹林,是茂密的树林,隐蔽性很好。

  吴焕玉的爷爷吴金立是当时负责照顾红军伤员的村民之一。“爷爷从小就跟我说过这段经历,他和另一位村民吴汝宽一起负责给山洞里的红军战士送吃的和草药。他们其实也很怕,山洞尽管偏僻,但时不时会有国民党部队、地方反动武装搜查红军踪迹。”他说,所以他爷爷和吴汝宽一般是晚上偷偷上山,把食物和草药送到山洞。直到一个月后,部队才派人将基本痊愈的伤员接了回去。

  时光匆匆,记忆不灭。这段近一个世纪前的红色故事,如今正在被越来越多后人所铭记。“我们今年计划以‘红军洞’为重点,将皖南独立团在高山村留下的红色印记串联起来,打造红色旅游基地,让‘红军洞’的故事鲜活起来,流传下去。”章村镇党委委员查道胜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副刊
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 报告会在浙江举行
“双链”互融助力工业创新“拾级而上”
“红军洞”里的红色往事
“三一装备”多轮驱动冲刺“开门红”
今年首场资本与项目对接会举行
古村落升级度假村
前两月我市网络零售额近百亿元
山川:污水精处理 村村有不同
湖州3地获省政府通报表彰
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