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根“绣花针”绣出新空间

龙泉街道10个小区“微改造”项目获居民点赞

  记者  郑嵇平 

  本报讯  吴兴区龙泉街道白鱼潭社区日前“变”出了一座“绿色会客厅”:东白鱼潭小区一处杂草地通过改造,增设了木塑地台、可伸缩遮阳棚和户外桌椅,成了社区干部与群众议事的新阵地。“前几天,我们几名住户坐在这里闲聊,聊着聊着就说起小区环保,社区徐书记也来了,大家一商量,筹建绿色志愿者队伍的事就动起来了。”社区老党员贺美英说。

  这是龙泉街道通过“微改造”为社区搭建基层治理新平台的一个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该街道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党建引领推动“美丽小区”建设,结合民声民需启建了10个小区内部设施“微改造”项目,用绣花功夫补齐城市管理短板。

  “我们街道老旧小区较多,过去陈旧的小区功能布局已不能与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相匹配。为此,我们通过实地调研,排摸了一批可实施‘微改造’项目的小区,不搞大拆大建,充分利用闲置空间改造出新的功能阵地。”街道办事处主任叶平说,他们充分发挥“红管家”联盟等党建载体作用,全程参与项目推进,把民生实事办得更贴合民心。

  这几天南白鱼潭小区临河的一块烂泥地也在发生变化:计划投资30万元的停车场和小公园“微改造”项目工程已在施工。居住在河边楼栋的居民计伟民告诉记者,之前这里私家车无序停放,还有垃圾随意乱堆的现象,“工程方案我们都看了,相信改造完成后脏乱差的环境能得到改变。”为了推动这一“微改造”项目,街道“红管家”联盟联合小区“家园支部”,在项目建设前期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街道、社区干部,业委会代表,社区党员和物业代表一起走访了沿河的101家住户,将多套改造候选方案逐户介绍。“一开始有19户人家持反对意见,做工作后仅有两户反对,担心施工会影响他们的生活。我们又与施工方联系,制定了精细化施工方案,最终得到了所有住户的理解和支持。”参与推动项目的老党员谈国琴说。

  目前,该街道的10个“微改造”项目已有部分完成建设,这些项目都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点赞。在紫云社区紫云小区,一处陈旧的户外连廊被重整一新,加装落地玻璃窗后变成了小区微书房,“去的人可多了,感觉小区的档次都提高了。”居民陈长珍说,这桩事办得漂亮!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民生
   第05版:热线
   第06版:专版
   第08版:区县
一根“绣花针”绣出新空间
市第三医院:按需采购配餐尽显“智慧范”
新校雄姿已显 有望今秋投用
湖州银行深化绿色金改打造特色品牌
本月起我市施行财产和行为税合并申报
弘扬英模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
找准问题提质增效 奋力开创普法工作新局面
8条线路成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追寻记忆中的南太湖”照片征集启事
采供血机构接受“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