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禁塑令”升级后,各大商超、农贸市场、书店等场所禁限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盒等, 塑料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吹响了新的号角——

“禁塑令”升级后的改变

消费者在超市收银台前结账。
农贸市场里的塑料污染治理标语。
顾客在环保袋发放机前领取可降解塑料袋。
农贸市场里,顾客自提竹篮子买菜。
超市里倡导使用环保、可重复使用的布袋子、菜篮子的宣传语。

  ■ 文/记者  姚玲利  制图/张佳悦 

  说起塑料制品,大家并不陌生。生活中有许多与塑料制品打交道的场景,在超市购物结账,收银员询问你是否需要塑料袋时,你是否摆摆手并拿出了自备的购物袋?到农贸市场买菜时,你是否主动将菜装进从家带来的布袋中?点上一份外卖时,你是否会在不需要一次性餐具的选项前打勾?粗粗估算下,每年你使用了多少个不可降解塑料袋和一次性餐盒?对于“禁塑令”,你了解多少?

  今年,全国多地实施了史上最严的“禁塑令”。5月9日,我市发布《湖州市塑料污染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旨在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系统推进我市塑料污染全链条综合治理。

  “禁塑令”升级后,对湖州市民有哪些影响?连日来,记者跟随市塑料污染治理专项检查组走访多地,了解“禁塑令”实施后的新变化。

  “禁塑令”为何层层升级

  其实, 我国在2008年便明令开展“限塑”,通过提高使用成本的方式减少塑料制品使用量,掀起了一股治理塑料污染的热潮。

  从那以后,超市开始有偿提供不同型号的塑料袋,中号2毛,大号3至4毛。塑料袋的收费,影响了一群老年消费群体。他们平日勤俭节约,逛超市大多自备购物袋。然而,在年轻人看来,一个塑料袋几毛钱,没觉得多贵,往往现场购买,没有养成自备塑料袋的习惯。整体来看,超市每年塑料袋销量有所下降,但基数依旧庞大。

  在超市有偿提供塑料袋时,农贸市场里的塑料袋使用情况与以前差别不大。

  张阿姨是农贸市场的常客,一大早到市场转一圈,她的手上便多了几个塑料袋,有装蔬菜、鱼和肉的,一个菜装一个塑料袋。她说:“一般买菜的塑料袋比较脏,拿回去就立即扔掉了。”经营户郑大姐告诉记者,卖菜每天要用掉几百个塑料袋,批发来的超薄塑料袋,厚厚一沓才几块钱,算下来一个塑料袋几分钱,成本相对不高。

  当农贸市场、水果店、早餐店等场所的塑料袋还没被淘汰时,电商、快递、外卖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一次性打包盒、一次性餐具等一次性塑料制品也成为大家习以为常的使用品,旧有的“限塑令”遇到了发挥效用的瓶颈期。

  在此背景下,国家出台升级版的“禁塑令”。2019年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浙江、广东、江苏等20多个省份发布本地新版“禁塑令”。

  我市去年制定并出台了《湖州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对我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今年我市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塑料污染治理的工作内容,在去年方案基础上制定了三年行动方案,持续推动我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不断深化。

  新的方案指出,我市禁限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禁限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限制使用宾馆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在商场超市、药店书店、农贸市场等场所禁限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在餐饮堂食服务和餐饮外卖领域禁限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在宾馆、酒店、民宿等禁限使用一次性易耗塑料制品(包括一次性牙刷、梳子、浴液等六小件)。其中还专门列出了塑料污染治理2021年10大标志性事项清单。

  “禁塑令”带来哪些改变

  “最严禁塑令”实施后,塑料产业迎来挑战,替代传统塑料的生物降解塑料,具有可完全降解、可直接掩埋、消除白色污染、节约石油资源的优点,成为市场的“新宠”。记者在探访中发现,我市各个区县积极开展了塑料污染治理行动,大型商超、农贸市场、书店、药店以及酒店,或是挂上了“倡导使用环保可重复使用的布袋子、菜篮子”的宣传展板,或是贴出了“全面减塑正能量、美丽湖州新形象”“拒绝一次性塑料制品 建设全域美丽大花园”的宣传标语,浓厚的宣传氛围已逐渐营造。

  “酒店不主动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后,我便开始自带,现在已成习惯了。”入住长兴开元名都大酒店的郑先生指了指自己的背包说,牙刷、牙膏等洗漱用品都备好了,该酒店还将餐饮区的一次性勺子、叉子、吸管等更换为可降解材质的,为塑料污染治理做出一份小贡献,已成为大多消费者的共识。 

  在安吉雾山寺村农贸市场里,王阿姨热情地将顾客挑选的番茄和青菜放进可降解塑料袋中。今年“五一”过后,雾山寺村村委告知农贸市场的经营户禁止使用超薄塑料袋,并提供了统一的可降解塑料袋。市场入口还放置菜篮子,鼓励村民进行积分兑换。做了十几年生意的王阿姨告诉记者,自从“禁塑令”实施后,自备袋子来买菜的村民越来越多了。

  我市各大商超也采取了新举措。长兴利时广场永辉超市今年有偿提供可降解塑料袋;浙北购物超市不再销售一次性塑料包装盒和一次性吸管。市民宋女士表示,“禁塑令”实施后,她常常会在车上备上几个购物袋,以防不时之需。少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已成为全家人的共识。在言传身教下,孩子对“禁塑令”有了新的理解。

  “降塑”革命在新茶饮行业更显新意。衣裳街上的奶茶店早已把吸管换成可降解的塑料吸管。喜茶、茶百道等多家奶茶店的线上点单平台,新增温馨提示:“我们已不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推荐你使用兼顾环保和体验的PLA可降解吸管,同时有纸吸管可选择。”据介绍,PLA材料看似和普通塑料吸管无异,实则能被自然界的微生物完全降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近期,我市一部分药店、农贸市场以及机关食堂里,陆续摆上了一台台的生物可降解塑料袋投放自助机。使用过的市民表示,有时忘记带袋子,到机器上扫一扫便可免费领取,还挺方便。

  由此可见,部分商家主动提供可降解塑料袋,一些消费者逐渐养成绿色消费的习惯,减少塑料制品使用的理念慢慢深入人心,“禁塑令”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家的生活。

  “禁塑令”如何解新难题

  在我市部分塑料污染治理试点单位里,可降解塑料制品出现的身影频率越来越高,但塑料袋的不规范使用现象仍然存在。

  记者发现,大部分商家和市民对于可降解塑料袋了解不多,这也给了部分企业“钻空子”的机会。前不久,长兴康通大药房定制了一批可降解塑料袋,塑料袋上印着显眼的“生物可降解”几个大字。检查组检查发现,塑料袋的厚度与质检报告的结果不统一,厚度是否超过0.025毫米成了未知情况。这批新的塑料袋,没有标准产品规格,执行标准和厂家信息,成了“三无产品”。

  检查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我国禁止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袋。可降解塑料袋上会标注形如“双J”图标,规范情况下,还应标注标准产品类型、依据产品标准或降解测试方法标准、产品名称、产品规格、材质等。

  目前,部分塑料生产企业打起了“擦边球”,例如用“全降解”和“可降解”分别指代降解率“达标”和“不达标”的塑料袋制品,给市场监管部门提出了难题。为此,加强可降解塑料相关体系、行业标准的建设,并加大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也很有必要。

  此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制定并发布了《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分类与标识规范指南》。可降解塑料是指在自然界如土壤、沙土、淡化环境、海水环境、特定条件如堆肥条件或厌氧消化条件中,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作用引起降解,并最终完全降解变成二氧化碳或甲烷、水及其所含元素的矿化无机盐以及新的生物质(如微生物四体等)的塑料,其生物降解率应超过90%。可降解塑料袋根据降解方式可分为生物降解、光降解和水降解等塑料,其中,生物降解塑料在同类塑料中可降解性较好,安全性较高,主要代表产品为PLA、PHA、PBAT等。

  记者在走访长兴的教育书店时发现,该书店已经不提供不可降解塑料袋,关于可降解塑料袋的采购,他们正在对接中。店主无奈表示,不清楚可降解塑料袋的标准,找到合适的生产商有些困难;再加上可降解塑料袋成本高,是原有普通塑料袋价价格的十几倍,之后该免费提供还是有偿提供,是个难题。目前,书店针对买书较多的顾客,采取绳子捆扎的方式临时过渡下。

  曾经是塑料袋重灾区的农贸市场,如今情况如何?部分农贸市场不再提供超薄塑料袋,并统一换上了不可降解的塑料袋。不少经营户坦言,顾客买菜肯定要提供塑料袋,若是收钱顾客会有意见,自己本身就是小本生意,免费提供几百个可降解塑料袋,真的吃不消。他们认为,禁塑还需从生产源头解决,仅靠消费环节是不够的,现在需要的是高性价比的塑料袋替代品。

  关于生物可降解塑料袋成本高、价格贵,商家是否有偿提供的情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做法。记者了解到,安吉雾山寺农贸市场已实行有偿提供可降解塑料袋,经营户表示初期对生意确实有影响,等到大家都有偿提供时,情况可能会好转。

  众所周知,塑料污染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治理起来也无法一蹴而就。为此,塑料污染治理靠大家的实践。政府要行动起来,做好引导和监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走绿色环保之路;公众要积极参与,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禁塑令”升级后,各大商超、农贸市场、书店等场所禁限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盒等, 塑料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吹响了新的号角——~~~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版
   第05版:深度
   第06版:副刊
   第07版:时评
   第08版:法治
“禁塑令”升级后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