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育纳入中考,到底该怎么考

  中考作为一种选拔考试,虽然建立在义务教育基础上,然而考试的竞争性、选拔性特点决定了其以具象化形式为始,以抽象化的选拔标准为末。基于此,面向中考的美育的评价策略既要体现应试与考核的成效,在选拔性考试中发挥筛选作用,又要不违背美育浸润教育的初衷。

  美育从来不单是一技一艺的传习和理论概念的传诵,而是全身心的文化沉浸与审美体验。笔者认为,完整的美育教育应该包含四个阶段:获得美的知识、获得美的感受、认识美的规律、实现美的创造。因此说,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应成为美育中考评价策略的两大核心。

  关于美育能力的考核,则应包括鉴赏能力与实践能力两个维度。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审美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前提。鉴赏能力的评价或可以论述题的方式展开,考察学生对艺术的欣赏水平。在美育的教学成效的评价中,也应将是否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认知列为必要内容。

  实践能力考核应注重考察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美育课程除了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外,各地可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设置1-2门选修课,包括工艺美术、地方戏剧、民俗艺术、建筑古迹等物质文化。在同一考试题目下,应允许学生自由选取某一艺术形式,按照自己擅长的方式表现美、表达美。这也符合美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艺术准则。

  美育进入中考所带来的评价讨论及改革,或将连锁引发各地教育部门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并让其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应做好政策协调与制度安排,充分发挥各地艺术指导委员会的导向作用,重视艺术教育的评价制度、监督功能与公示制度,结合各地美育教学实际划定大纲等。

  (安丛,原载《光明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版
   第05版:深度
   第06版:副刊
   第07版:时评
   第08版:法治
公共文化服务要瞄准“三个转变”
众说
体育美育提高分值不必过分焦虑
让科普更好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门诊慢特病试点跨省直接结算
谨防加重艺体类培训负担
破解“僵尸桩”须对症下药
美育纳入中考,到底该怎么考
抓住撒谎的加拿大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