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拉闸限电何来“深层含义”

  近日来,拉闸限电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原因其实并不特别复杂,今年上半年以来,部分煤炭品种价格涨势明显,一些地方电力供需出现阶段性缺口。同时,也有一些地方为完成能耗双控考核目标,频频拉闸限电,不少企业被限产停工。

  为缓解用电供需矛盾,国家有关部门及行业已及时出台政策,部署措施,煤炭市场部分品种供应紧张的状况将不会持续。节能降耗是绿色发展的大势所趋,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也考验着协调平衡、统筹有序的管理智慧。中央已明确要求,既要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也要纠正运动式“减碳”的跑偏倾向。然而,在某些自媒体的“解读”中,一些地方频频拉闸限电的做法,竟然被赋予了所谓的“深层含义”——认为拉闸限电、限产停工,是特殊的经济手段,是要将出口领域的订单热、生产热主动降下来,以此缓解出口的“内卷”,对抗“输入型通胀”。

  眼下,广大出口企业确实“喜忧参半”。喜的是海外订单源源不断,疫情中全世界都在指望中国制造;忧的是海运价格飙升、集装箱一箱难求、大宗商品原材料暴涨,以及未来的种种不确定因素。

  企业有所忧,政府自然应当有所应。优化改善营商环境,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这是疫情以来我国政府始终坚持的政策举措。

  比如面对出口行业“一箱难求”的全球性困境,政府部门早已协调方方面面资源,投入化解难题的行动。来自交通运输部和工信部的最新信息显示,经过相关部门的协调,目前我国集装箱月产能已由20万标箱提升至历史最高的50万标箱。

  当前面对复杂的外部形势,各级政府全力稳外贸,为出口企业保驾护航之时,所谓“限制出口企业生产”的逻辑,无论如何都难成立。

  疫情以来,中国出口表现始终抢眼。国民经济稳中有进,广大从事出口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功不可没。全球“断链”背景下,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快速恢复高效运转,也为中国经济抵御外部风险、防范化解各种挑战提供了坚固依托。

  中国经济需要进一步增强内生动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出口不重要了。“压减一些出口,内需就上来了”,有些自媒体发表这样的观点无视经济学原理,更脱离我国经济社会的现实情况,稍有常识的读者不会相信这些故弄玄虚的忽悠。

  我国广大中小出口企业,确实存在利润率偏低、产业结构有待升级的发展瓶颈,部分行业内部价格战白热化,一些企业单位产值能耗过高,也是现实中的问题。疫情下全球原材料价格高企、输入性通胀压力上升,更是放大了不少出口行业的结构性矛盾。

  此时,企业需要转型升级,行业需要补链强链。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并从中深挖潜力、释放活力和创造力,这是当前包括出口领域在内,中国各行各业都需着力的关键点。

  而这每一件事、每一个环节,都绝不可能通过电闸一拉的方式来实现。将其解读为所谓“具有深层含义”,误导之害不可小视。

  (徐蒙,原载《解放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广告
   第05版:民生
   第06版:副刊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时评
称“农民工”为“建设者”是好开端
众说
为爱“减负” 婚俗当改
透过500强榜单,我们读出了什么?
改革不妨拿“天价彩礼”试刀
拉闸限电何来“深层含义”
严惩扎啤 非法添加
“软硬兼施”推动婚俗改革
“它经济”如何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