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里眼”“顺风耳”嵌入项目建设

房总集团力推智慧监管护航安全文明生产

  记者  徐斌姬

  本报讯  如今在我市,工地可不是随意能进入的。记者昨天来到湖东分区HD-03-04-03A地块,被门口的“实名制员工通道”拦住了去路。“我们这里进出都必须‘刷脸’,必须正确佩戴好安全帽。”项目负责人吴鹤正介绍,只有面部信息已录入系统的人才能正常进出工地,安全入场关也是工地智慧监管的第一道关口。

  据了解,在施工区域出入口装配的人脸识别系统主要用于规范工人管理,系统可实时显示工地人员出勤数据,确保每一名进出工地现场的都是“有身份”的人,并将信息实时上传到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和造价管理服务中心,便于项目管理人员掌握安全、疫情防控等情况。包括湖东分区HD-03-04-03A地块在内,目前市房总集团在建的市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湖东分区HD-03-04-04A地块、窑湾东地块和窑湾西地块多个项目均已启用了该项系统。

  在湖东分区HD-03-04-03A地块大门口,记者还发现了一个醒目的二维码。通过微信端扫码,项目信息、在建情况、现场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5大块、22项内容一目了然,任何人不仅可以借此了解项目的情况,还可以进行评价和建议,实现在线投诉和群众监督。

  “今年3月以来,我们联合施工单位在项目上积极推行工程建设信息二维码,为工地量身打造‘身份证’。”房总集团介绍,这个“二维码”不仅是社会公众的“信息码”,也是监管人员的“监管码”、参建企业的“零跑码”,实现了“一码管到底”的目标。

  为全方位提升项目智管水平,房总集团还为在建项目上配备监控摄像装备,并使用无人机定期开展巡查,全方位记录下20余个在建工程的相关情况,实现对工地现场扬尘、噪声等检测指标的远程实时监控管理。通过对相关问题第一时间进行督促整改,大大提高了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工地精细化管理水平。

  工地长出“千里眼”“顺风耳”,“看”得见违规行为,“听”得见异常状况,促进了工地安全文明施工。据悉,湖东分区HD-03-04-03A地块、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等项目因扬尘整治成效显著获市建设局通报表扬,信瑞大厦、望园等项目获评2021年度全市建筑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化监管还被运用到工程清廉建设。房总集团市北32号地块、市北31号地块、垄山花苑等15个在建项目信息均纳入项目管理智控平台,项目管理人员每日实时传输工程进度、招标管理、质量安全及存在的问题等相关信息至平台,房总集团纪委及安监部对照项目全周期建设计划表将监督触角线延伸至前期立项、招投标情况、工程变更和进度计划、完成投资等关键环节,切实保障工程建设的优质、高效、安全、廉洁。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广告
   第05版:民生
   第06版:专版
   第07版:时评
   第08版:思学
湖城内环快速路一标段昨全线通车
喜拿分红金 共话乡村美
我市创建省放心农贸市场 工作获省验收组肯定
“千里眼”“顺风耳”嵌入项目建设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传达学习省委全会精神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
市政协党组传达学习省委全会精神
发挥新优势打好组合拳 做大做强湖州种业“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