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邱东栋
本报讯 “开捕咯……”这几天,在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吴家浜河里,随着捕鱼大叔们一声吆喝,大家拉着沉甸甸的渔网,清水中的鱼儿竞相高跃,一旁的和孚镇乡贤章宇民看着眼前丰收的景象,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好鱼离不开好水质,说起家门口的这条河,村民章元林打开了话匣子。4年前,这里的河道还是脏乱差,随着水环境整治攻坚战的全面打响,“六老”河长和村干部们天天巡查河道,开展河道保洁、排污口封堵、违章清理、河道疏浚、水质改善等各项工作,这才逐渐恢复了水乡常态。
“引入民间力量,可以弥补日常治水工作的不足,让生态治理更加高效。”和孚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六老”民间河长由本地的老党员村民担任,他们熟悉当地的生态环境和风土人情,可以更好地充当水环境监督者。目前,他们也已经成为政府和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一方面宣传生态环保政策,一方面反映人民群众呼声和巡河中发现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荻港村有一支德高望重的党员“六老”队伍,他们都是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职工、老队长和老农民,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争相要为村里治水出力。当天,记者看到“六老”成员钱阿毛在河道边转悠,手中拿着手机,不时地弯腰或蹲身拍着照。“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水边,再加上荻港人养鱼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说,对水有着特殊的感情。”
“六老”们就充当起补丁者的角色将这治水网编得更密集、更厚实,将治水工作具体落实到家家户户,向每家每户介绍宣传治水工作,使群众有着和孚治水自觉性;他们走街串户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听取群众的声音、集中群众的问题、汲取群众的智慧,将工作范围从湖泊溪漾拓展到小微水体,为镇治水工作查漏补缺。
河清了,荻港村又买了几万尾鱼苗放养河里。为避免垂钓爱好者破坏鱼儿的自然成长,该村创新方式,推出“钓鱼会员制”,在鱼丰期间,凭证垂钓。荻港村党委书记杨升辉介绍,通过建成的园林式生态净化池,将全村水系连通起来,并实现了全村水系常年流动,所有沟渠都种植了品种丰富的水生植物,放养了鲢鱼、河蚌、螺蛳等,以净化水质。部分河道还种有景观荷花,每到荷花盛开的季节,村内荷香四溢、景致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