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湖州,我们欣喜地看到,这座城市的城市路网、公共交通组织、设施配套正在不断完善,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作为“共富班车”第二批项目的乡村畅行班车把目光聚焦在农村群众。在共富路上,我市开启这辆班车的意义在哪里?为群众提供哪些出行服务?最后会实现怎样的出行蓝图?
记者:您能聊一聊这辆班车开出的目的和意义吗?
孟立忠:近年来,我市秉承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理念,在实现全域公交一体化,完成城市、城乡、城际公交“纯电动化、2元一票制、移动支付”三个全覆盖的基础上,聚焦解决120余万农村群众和特殊群体出行不便、优惠政策落实不均等问题,成为现在的首要任务。
乡村畅行班车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推动实现农村群众在一公里范围有车可坐、通过网络预约方式享受定制公交、让乡村A级以上景点公交全通达,同时,让农村17类人群也可享受同城同等优惠,农村进出商品通过公交渠道实现带货功能,在不久将来,真正给广大百姓创造更加快速便捷、普惠均等、优质高效的公交服务,让农村群众共享公共交通发展成果。
记者:开好这辆乡村畅行班车,下一步会推出哪些举措,让村民出行更便捷?
孟立忠:首先是推进基础“提标”。在这方面,主要是实现3个“全覆盖”。
一是站点全覆盖。通过深化“村村通公交”发展战略,新改建和提升改造农村公路,优化公交线网布局,进一步缩短行政村“村村通公交”覆盖间距,至2023年底,实现行政村公交站点一公里覆盖率100%;同步将公交通达服务向200人以上较大自然村拓展延伸,全市推广预约响应公交等服务模式,实现预约定制公交市域全覆盖,提升城乡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水平。
二是模式全覆盖。通过深化市、县同政策机制、同服务标准、同运营票价、同运营方式、同卡全市乘车的公交发展模式,推动全市统一优惠乘坐公交车政策,使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等特殊群体在全市享受同等乘车减免优惠。
三是线网全覆盖。通过推进全市域公交系统快速、高效发展,新增开通15条县区主城区与中心镇区之间的大站快车公交线路,以此提升公交运送速度和运行效率,至2023年底,实现“县区至中心镇”公交快运全覆盖,进一步拉近区域间的时间距离。
其次是深化服务“增智”。在这方面,主要是完成三个“化”。
一是站点信息化。通过加大电子站牌、信息化站点等公交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至2023年底,实现行政村标准公交站台电子站牌全覆盖。
二是公交网络化。开发应用网络预约定制公交软件平台,推广应用“湖州掌上通APP智慧公交”板块,为处于同一区域,具有相同出行时间和相同出行目的地的人群,量身定做“一人一座、定时定点、快速直达”的公交服务。
三是支付一码化。以“湖州掌上通APP”公交应用等平台为载体,推进全市域实体公交IC卡电子化及其互联互通等工作,全市域1936辆公交车同步实现支付二维码“一码通乘”。
记者:乡村畅行班车下一步在拓展公共交通发展新模式方面还有什么新的考虑?
孟立忠:公共交通发展利民便民,在发展“扩能”方面,主要是致力三“通”。
一是公交通景。下一步,我们将拓展出“公交+旅游”新模式,提升改造通景公路、增加旅游班线,新开通旅游特色公交线路,通过公交线路串联起各景区、居民区和核心功能区,2023年底,实现全市域82个所有A级景区在内的主要旅游景点通达服务全覆盖,为城乡居民和游客出行创造便捷的交通条件。
二是公交通邮。实施“公交+邮政带货”,增设农村物流服务点,引导公交运营企业参与农村物流经营,依托公交车辆、线路、场站等资源,通过车辆排班优化、选购合适车型等模式,发展公交带货服务,至2023年底,实现全市域行政村公交通邮服务全覆盖。
三是公交通养。我们将推动“公交+农村公路养护”数字融合,通过公交电子站牌展示全民路长二维码,融通农村公路智慧管养系统,实现道路信息查询及养护问题反馈等功能,形成农村公路线上、线下交互联动的智慧养护、智慧运营新模式。
(记者 董梁)
实现全市916个行政村公交站点一公里覆盖率100%,新增惠及农村群众35余万人。
实现全市域行政村标准公交站台电子站牌全覆盖,新增惠及农村群众115万人。
新开通大站快运公交线路15条,实现“县区至中心镇”公交快运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