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7年以来,市经信局坚持稳增长、增动能、调结构,加快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以沸腾状态持续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赶超发展,湖州已成为全国首个以“绿色智造”为特色的试点示范城市。
2021年最新数据显示,湖州位列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29位,较2018年首次排名提升了16个位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跃居全省第4位,仅次于杭宁温;数字经济系统建设综合考核列全省第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性跨进全省第二梯队。 市经信局连续十年在全省经信系统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蝉联优秀。
荣耀时刻
两次列入国务院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全省唯一
获评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
获评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
获评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获评省减负降本数字化改革试点
获评省工业碳效智能对标(碳效码)试点
获评 “五企”培育一件事省级数字化应用项目示范试点
荣耀篇
规模质效迈上新台阶
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200亿元大关,规上工业增加值达1245.6亿元。五年来,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9%,高于全省平均0.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37.2%、62.0%、31.4%,较2017年分别提升了7.3个、20.3个、6.3个百分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亮点频现,长兴县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业、安吉县和南浔区家具及竹木制品制造业、吴兴区服装制造业先后列入传统制造业分行业省级试点,区县覆盖率列全省第2位。
数字赋能激发新活力
2018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率先启动“万物智联强市”建设,发展“一品牌三基地”的万物智联产业。2021年,全市数字经济规上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3%,超GDP增速12.8个百分点,列全省第3位;全面推进数字经济系统建设,加快“产业大脑+未来工厂”融合应用,打造了一批具有湖州辨识度的多跨场景。争取到数字经济系统先行先试项目23个,省级“揭榜挂帅”项目11个,居全省第3位。童装大脑成为全省上线最早、综合评价最佳的产业大脑,4家企业入围省级“未来工厂”,数量居全省第2位。成为全省唯一产业集群(区域)新智造试点区县全覆盖的地市。“一指减负”场景应用被国务院减负办向全国推广,荣获省委改革突破奖银奖。
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
五年来,我市创新开展项目“双进双产”,掀起项目建设比拼氛围。2021年,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9%,列全省第5位。2017年以来,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880个,其中3亿元以上435个;新竣工1354个,其中3亿元以上273个。吉利汽车、三一履带吊二期、爱康光电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创新实施“破五未”项目攻坚,此做法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项目全周期服务机制在全省推广。2020年以来,市定720个工业“五未”项目化解销号709个,化解率98.5%,贡献工业投资超190亿元。
企业培育呈现新亮点
我市创新实施“冠军领航·制造强基”攻坚,全面推进“雄鹰”“金象金牛”培育行动。五年来,“金象金牛”企业和上市企业数量均实现翻一番,分别达到26家和44家。累计培育省“雄鹰”企业4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9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9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26家,10家企业入围2021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累计建设国家企业技术中心7家、省企业技术中心100家,天能、超威、诺力、久立入选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绿色制造构建新标杆
五年来,全市累计创建国家绿色工厂48家、国家绿色工业园区5个、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6家、国家绿色设计产品78项,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1家,分别占全省的21.9%、35.7%、56.5%、22.3%、37.9%,均居全省前列。累计认定星级绿色工厂3466家,覆盖九成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持续开展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获评“2020年度全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先进市”。累计淘汰落后产能企业793家,整治“低散乱”企业(作坊)1.7万家。五年来,全市工业亩均税收从2016年度的11.3万元提升到2020年度的26.9万元,年均增长19%,高于省均13.6个百分点;亩均工业增加值从71.9万元提升到147万元,年均增长15%,高于全省平均9.4个百分点。工业碳效码获全省推广,改革实践被6位部省领导批示关注。
展望篇
展望未来,市经信局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思想伟大旗帜,以“对标赶超·制造强市”为总抓手,坚决扛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的政治担当、“勇当绿色低碳发展的探路者”的使命担当,力争率先趟出一条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在战略把握上,推进制造强市不动摇,紧紧把握“生态经济”为特征的生产力大布局,加速从“以地理要素布局生产力”的旧模式向“创新绿色生产力布局”转变;紧紧把握“高精尖新”为导向的产业大提质,全面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着眼未来布局前沿产业,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赛道”;紧紧把握“数智协同”为特质的生产大变革,锚定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潮流趋势,催生基于数字化技术的高效生产工艺和生产模式,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系统性重塑;紧紧把握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 “三链融合”为标志的创新大突破,加快构建形成全领域、全方位的创新体系,加速推动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紧紧把握绿色发展为标识的机制大重塑,通过强有力的改革,推进体制机制系统性变革,深化人才、土地、资本、信息等全要素生产率变革,迭代优化经济治理方式。
在战术打法上,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导向,聚焦构建“4210”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在发展速度、效能、成色上下功夫,突出“先立后破、立破并举、稳扎稳打”。以实施“五大工程”为牵引,推进项目建设大提速、企业培育大提档、产业转型大提质、平台拓展大集聚、治理机制大重塑,以新理念、新打法、新招数参与区域竞争,确保湖州经济发展换挡不降速、转换新赛道,实现弯道超车、赶超提效。
文/邵鼎 图/陆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