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张翔
规划、设计、比对……2022年刚露个头,杨文禹就忙个不停。
杨文禹是浙江美欣达纺织印染科技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在刚过去的2021年,他参与研发的航天员舱内工作服、睡袋,成功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一同进入了中国空间站。
“3年前,我们接到合作品牌探路者的研发需求,说要研制航天舱内工作服、睡袋面料。接到消息后,我就立刻组织技术人员成立攻关小组,开始研制符合航天标准的面料。”杨文禹说,由于航天空间的特殊性,研制的面料必须同时达到抗静电、抗菌要求并具备舒适性,这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3年间,杨文禹和同事前后尝试了10多种纤维材料搭配方案和不同的抗菌、抗静电整理技术,最终完成了航天员舱内工作服、睡袋面料的研制开发,面料的抗菌、抗静电等指标均符合航天标准。
“在神舟飞船上天之前,我都不清楚面料会被制作成航天舱内工作服和睡袋,只以为自己参与研发的面料是航天训练使用。”杨文禹说,收到消息时,他们都震惊不已,不敢相信自己团队居然参与了国家如此重要的航天项目。
参与航天事业的一角,对于杨文禹来说,是偶然,也是必然。
杨文禹大学学的是印染技术,1996年,他大学毕业后进入了印染企业。一开始从技术员做起,后面逐渐学习技术和管理,从业25年来,一直都与印染为伴。
印染行业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规范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低,行业内多数企业都是传统企业。杨文禹介绍,一直以来,印染人的梦想就是努力推动印染产业的转型升级。
这些年,杨文禹一直都在不停地考察学习先进企业的技术方法和运营方式,以寻求突破。他说:“传统方式走不长,也走不久。就拿印花方式来说,目前市场上近九成的印染企业都是传统印花,只有一成的企业采用数字印花。传统印花劳动密集、成本高、技术水平低、成品竞争力不强,想要品牌化、走出去,只有转型升级,做数字印花。”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学习考察,在杨文禹参与下,其所在企业打造了全国首个溢流生产线。“一张布从开始到结束,所有内部工艺和生产全都在机器中自动进行,员工只需要在后台进行操作。这样出来的布,效益高、成本低,质量还大幅提升。”杨文禹说。
当然,这只是开始。2020年,美欣达印染新厂开始建设,这个“智慧化”“低碳化”的工厂,杨文禹着手准备了许久。
“目前,美欣达智慧低碳数字化产业园的规划方案已经出来,这个产业园将以‘智慧化’和‘低碳化’为主题。”杨文禹说,项目计划投资6亿元,打造5层高端数字化车间,建成年产5000万米的印染高端产品数字化、低碳化印染工厂。这个工厂所有工序都通过数字化中台进行监控,称化料、套袋、分拣、测色等流程全都自动进行。
在这个产业园,杨文禹还计划打造智慧仓储物流中心和纺织品再生利用项目。“按照我的设想,新工厂不仅能够推动美欣达印染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还将为其他印染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方向,推动印染行业高质量发展。”杨文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