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肖黎
什么是非法集资?非法集资有哪些特点?如何防范非法集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金融部门负责人和专家,讨教“防骗经”,帮助老百姓擦亮眼睛,守好“钱袋子”,向非法集资说“不”。
画饼、造势、吸金、跑路……近期,全国各地非法集资案件频发,给投资群众个人和家庭造成了巨大伤害,性质十分恶劣,严重影响了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根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
“承诺高额回报、编造虚假项目、以虚假宣传造势、利用亲情诱骗,这是非法集资的四个最常见的手法。”专家介绍,近年来,非法集资活动从原来的现场推广、线下支付,逐渐向网上网下联动、进家入户营销、移动支付演变,风险传播速度更快、隐蔽性更强、社会危害更大。
从近期的高发案例来看,非法集资的十大重点领域分别为民间投融资中介、网络借贷、虚拟理财、房地产行业、私募基金、地方交易场所、相互保险、养老机构、“消费返利”网站和农民合作社。以民间投融资中介领域为例,承诺无风险、高收益,公开向社会发售理财产品吸收公众资金,甚至虚构投资项目或借款人,直接进行集资诈骗;为资金的供需双方提供居间介绍或担保等服务,利用“多对一”或资金池的模式为涉嫌非法集资的第三方归集资金;实体企业出资设立投融资类机构为自身融资,有的企业甚至自设或通过关联公司开办担保公司,为自身提供担保。
蹭热点、穿新衣,是非法集资惯用伎俩。目前,非法集资逐渐脱离了实业,泛金融化特征比较明显,有的包装成形形色色的理财产品,有的借助消费返利、虚拟货币、金融互助等新型模式。同时,呈现出非法集资、传销、诈骗复合交织的趋势。
如何防范非法集资?业内专家表示,“四看三思等一夜”法可以让大家“火眼金睛”。其中,“四看”是一看融资合法性,除了看是否取得企业营业执照,还要看是否取得相关金融牌照或经金融管理部门批准;二看宣传内容,看宣传中是否含有或暗示“有担保、无风险、高收益、稳赚不赔”等内容;三看经营模式,有没有实体项目,项目真实性、资金的投向去向、获取利润的方式等;四看参与集资主体,是不是主要面向老年人等特定群体。“三思”是考虑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该产品及市场行情,产品是否符合市场规律,自身经济实力是否具备抗风险能力。“等一夜”是指遇到相关投资集资类宣传,一定要避免头脑发热,先征求家人和朋友的意见,拖延一晚再决定。不要盲目相信造势宣传、熟人介绍、专家推荐,不要被高利诱惑盲目投资。